第487章 谢忠侯的“名垂青史” (3/5)
br /> “你说?”
“你回到大陆之后,能不能找人在各地取点土寄过来,我带到岛上。”
“好,我答应你。”
谢忠侯戴上口罩离开酒店怕被人看到,专门从后门打了一辆出租车在市中心转了好几圈,才下来坐上另一辆出租回到了“中央社香江分社”。
谢忠侯离开之后,代表团成员打开房间看了一眼刘一民,刘一民冲他们摆了摆手,他们才退回了房间。
18号凌晨,代表团正式坐飞机离开香江。临出发的时候,他们买了几份报纸,上面有大量关于代表团落地香江的报道。
【中国作协以超豪华阵容亮相新加坡!】
【知名作家刘一民在机场表现傲慢,直言获奖是因为写的好!】
看了几份就觉得没营养放在了一边,姚雪垠说道:“这《大公报》还有点意思,一民,《霍元甲》和《绣春刀》要在《大公报》连载了吗?”
看到姚雪垠指着的一行小字,刘一民点头说道:“对。”
“在香江武侠很有市场,《霍元甲》连载也能够为电影打个前站。”秦牧觉得这是一举两得。
蒋子龙说道:“一民啊,你真是好脑子,津门霍元甲,我天天在津城,我怎么就没想到。”
“子龙同志,要写通俗,得先有被唾沫淹死的觉悟。”刘一民一开口就让众人笑出了声。
“骂声我不怕,老人家说,小小寰宇,几只苍蝇碰壁,嗡嗡叫。写点东西,不让人骂是不可能的。”蒋子龙对此十分坦然。
飞机经过南海的时候,大家都尽力地往海平面上看,大大小小的岛屿或礁盘点缀其间,皆感叹起南海的壮阔。
临近十一点,飞机落在了新加坡樟宜机场。
《联合早报》主编杜南发和另外一名编辑林仁君前来接机,除此之外新加坡华人协会也有派人过来。
杜南发喜爱文学,曾经喜欢写诗歌,看到刘一民后,快步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道:“一民先生,辛苦了。我非常喜欢你的作品,你的大多数书籍我都有阅读。你的诗歌我大部分都会背,惭愧啊,没能写出像你这般有名气的诗歌。”
“杜主编,您过誉了,我们得感谢你们《联合早报》,给予全世界华人作家一个交流的平台。”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这是我们为文学界做的微不足道的一点事儿。”
杜南发跟其他人握手的时候,旁边的林仁君也向刘一民介绍起来了自己。
林任君加入《联合早报》后发展迅速,93年成为了《联合早报》的主编,后来更是新加坡报业集团的董事长,还是任职最长的主编和董事长。
新加坡出版社的编辑吕文专门给刘一民送了一束花,搞得其余人多少有点羡慕。
蒋子龙感受着新加坡的空气说道:“这里好热啊!”
“所以叫热带嘛。”刘一民观察了一下新加坡周围的大楼。
八十年代,四小龙发展迅速,新加坡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空气里都充满着经济上行期的味道。此时新加坡正在进行腾笼换鸟的政策,逐步换掉落后产能,开始打造金融和航运枢纽。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