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谢忠侯的“名垂青史” (4/5)
sp; 坐在车上,众人好奇地打量着新加坡的街景,道路两旁都是常见的热带树种棕榈树。
杜南发坐在副驾驶回头说道:“等到酒店之后,大家可以到楼上吃饭。受邀请的华人作家陆陆续续抵达,如果想交流的话,可以自由交流。”
姚雪垠好奇地问道:“现在都谁到了?”
“马来西亚华人作家朵拉(林月丝),叶观仕、新加坡华人作家卢涛、美国华人作家陈若曦、西班牙张琴等。岛上明天才过来,三毛晚上十点左右会到。”
刘一民了解过这些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写作风格有大体一致的理解,除了三毛之外,其余人的书还真没读过。
刚下车,刘一民就见到了刚才杜南发介绍过的几名作家,几人目光一直紧紧地盯着刘一民,像是审视又像是在确认。
杜南发笑着介绍道:“这就是刘一民先生。”
他们脸上的表情立即舒缓了,笑着走过来握手:“刘先生,我们在报纸和电视上见过你,但见面仍然为你的年轻感到诧异。”
“大家站在这里是欢迎我们吗?”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新加坡作家卢涛连着说了两遍“是呀,是呀!”:“我们要向优秀的华人作家致以敬意。我们早上就商量好了,一定到门口亲自接你才行。”
刘一民向他们介绍了一下其他人,几位女作家看到王安忆后,立即围了过去,像是找到了话题。
王安忆跟她们交谈的时候有点拘谨,走进房间关上门才松了一口气。
刘一民走进房间,出版社编辑跟在他的身后,跟他介绍了刘一民的在东南亚的表现。
当听到《凯旋在子夜》有越文版出版的时候,刘一民吃惊地问道:“你们都把打越的书送给越南人看去了?”
“一民,你不用吃惊,相当一部分越南人对你的作品很感兴趣,翻译成越文版的作品并不少。”吕文解释道。
刘一民拍了拍吕文的肩膀说道:“干的不错!”
新加坡华人多,但整体市场太小,尽管如此,刘一民的书合计卖了约二十万册左右,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在华人文学史上,新加坡的作家不仅在国际上不太出名,在当地的影响力也有限。
刘一民换了一身凉爽的衣服,起身和代表团一起去楼上用餐。
楼上中西餐都有,刚进门一声咖喱味英语差点吓到他们:“Welgome do Singapore!”
吕文说道:“这是印度侍者,新加坡印度人占很大的比例。”
刘一民微微点头,他对新加坡有印度人不奇怪,只是刚才咖喱味突然扑面而来,吓了他一跳。
他们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坐着吃饭,吕文一边吃,一边向大家介绍着新加坡和阿波罗酒店。
“见习营就在楼上的会议室,整体活动范围就是这酒店,晚上可以在酒店下面散散步。”
下午,中侨集团的人找到了刘一民。中侨集团旗下的电影公司是中影在东南亚的总代理,创始人是林日顺,福清人。他很早就下南洋到印尼打工,后来因为印尼PH,他被迫来到了新加坡。
凭借着自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