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集《直解》 (4/8)
我的母亲,他们的身心也是老病死的干扰,所以我有一份不共的责任,来拔除他们老病死的痛苦。
但是我现在没有能力怎么办呢?所以“为利有情愿成佛”,我必须要赶快把这个无上菩提拿到手,才能够以无上菩提现出无量无边的方便,来度化他们。所以我为了要利益一切有情,为拔除他们痛苦的原因,我应该要勤求解脱。因为我要堕落了,那么这些如母的有情就没有人救拔了。为有情故勤求解脱,这个叫做大乘顺解脱分,大乘顺解脱分是这样子安立的。
这是个总说,再看别释。别释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个消文,第二个是释义。看消文。
乃至未起加行位中顺决择识,但以四弘誓愿,求住唯识真胜义性,齐此皆是资粮位摄。
这个菩萨还不能够生起加行位中的这种顺抉择识,这个抉择就是智慧,这种加行位的智慧。这种加行智的智慧就是一种修慧,简单讲就是禅定相应的修慧。因为他只有闻思,还是散乱心,所以还不能够生起加行位的顺抉择识。他的内心是以什么功德来求住唯识性呢?以四弘誓愿,他观察这个众生太苦恼了,所以他发起众生无边誓愿度。
那么要达到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该怎么办呢?必须做三种事: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你不断烦恼不能度众生;你要法门无量誓愿学,你不修习 法门,也不能度众生;佛道无上誓愿成,你不成就佛道,也不能度化众生。所以依止众生无边誓愿度,开展出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弘誓愿。以这样的愿力安住在一个唯识的胜义性,内心当中跟真如可以说是相似的相应,在这个阶位都叫做资粮位所受摄。看以下的解释。
此位菩萨,发起大菩提心,亲近真实善友,作意勤求正觉,修集福智资粮,以此四种胜力,唯识义虽深信解,而于我法二取随眠种子,止观力微,犹自未能伏灭,但能伏于分别二执之现行耳!
这个资粮位的菩萨他靠着四种的殊胜功德力:
第一个大菩提心—内因力,他虽然内心很多的障碍,但是愿力支持着他。他为了利益有情的这种心情支持着他,使令他能够突破他的障碍。
第二个,亲近真实善友—外缘力,依众靠众。说我烦恼很重,但是没关系,我依止一个清净的僧团、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的摄持,他能够安住在唯识实性。
第三个作意勤求正觉—作意力,他要不断不断地作意,不断不断地去如理作意,追求无上菩提的功德,觉悟活在无明当中的过患,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件事情。换句话说,这样的一种理念不是任运现前,要不断地作意,不断地要警觉自己。
第四个,修集福智资粮—资粮力,他心中有福报、有闻思的智慧,在支持着自己。
这四种力量就是因力,因缘的因,内在的因,就是四弘誓愿大菩提心;缘力,外在的缘,就是善知识,因力、缘力;作意力,不断地如理作意;还有资粮力,有这两种资粮。一个人福报太薄,修行也有障碍,你安住在唯识实性有困难,你只能安住在无明,不能安住在唯识实性,因为没有资粮。
以这四种胜力,他慢慢慢慢想要解脱无明的系缚,追求真如的真理。对于唯识的真理,虽然深深地信解,但是实质上跟境界接触的时候,止观力太薄弱了,这个我法二执的随眠种子,由习气会落入无明当中。所以,对于二取的种子还不能有伏灭的功能。他在佛堂当中打坐,有时候能够生起清净的现行,但这个人还是凡夫,还是资粮位。所以主要是从种子的功能上来安立,这点值得我们注意。
就是说有时候我这念心,“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你内心在止观当中有时候一念的跟真如理相应,但是你还是资粮位。因为你的种子当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烦恼障、所知障没有调伏,你还是资粮位。就像我们讲戒体,戒体也不约现行,约种子。说你现在的行为完全合乎戒律,但是你过去曾经有一次破戒,你还是破戒,因为你的种子当中曾经有一次破坏戒的行为,就是破戒。你说我现在的现行都是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