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术 (2/7)
bsp; “对马科长而言,他动用的是厂里正常的付款工具(银承),周期还是六个月,对他本人和厂里几乎没有额外成本和风险,却能换来:1. 稳定可靠的供应商(我们)的感激和更紧密的合作;2. 在兄弟单位红星机械厂面前的一份人情和功劳;3. 可能因此从华通拿到更优惠的内部价格,利于他后续采购。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信用投资’!”
“对华通电子而言,他们能立刻拿到一张由国营大厂背书、银行承兑的汇票,虽然要等六个月才能拿到现金,但风险极低,远好过被我们这样的小客户无限期拖欠。而且,还可能因此打开一个新的客户(红星机械厂)渠道。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对我们而言,”颜旭的手指重重按在算盘中央,“我们不需要再借高利贷去支付华通的货款!我们利用纺织厂的信用,稳住了核心供应商,保住了供应链!同时,我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可以去收回其他应收账款的现金,或者推进新项目。我们盘活了这个死局!”
林浩天听得目瞪口呆,大脑飞速消化着这个大胆而精妙的构思。这已经超出了简单的买卖和借贷,而是在构建一个基于互信的、脆弱的商业信用链条。
“这……这能行吗?”林浩天的声音带着颤抖,既有怀疑,更有被点燃的希望。
“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颜旭坦诚道,“这考验的是马科长对我们信任的深度,以及我们说服他的能力。这更像是一场心理和利益的博弈。”
事不宜迟。第二天一早,颜旭和林浩天再次出现在纺织厂供销科。这一次,颜旭没有带任何技术方案,只带了那份诚意和精心准备的“三方共赢”说辞。
面对马卫国科长,颜旭摒弃了所有花哨的语言,坦诚了公司目前遇到的短期资金周转困难(隐去了高利贷细节),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这个“信用链”方案,既能解决旭日的困境,又能为纺织厂和红星机械厂带来实际好处,最终巩固三方未来的合作基础。
马卫国听着,手指间夹着烟,久久没有说话,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锐利地审视着颜旭。办公室里静得可怕,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许久,他掐灭了烟头,缓缓开口:“小颜,你胆子不小。这个法子,有点意思。”他顿了顿,“红星厂那边,你们真有把握?”
“我们马上去谈!”林浩天赶紧保证。
马卫国沉吟片刻,最终,那只粗糙的手掌拍在了桌子上:“行!我就信你们年轻人一回!票,我可以按流程申请开给你们指定收款人。但红星厂那边,必须谈成!还有,后续的服务,要做得比之前更好!”
走出纺织厂大门,阳光刺眼。林浩天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狠狠锤了颜旭一拳:“老颜!你他娘真是个天才!”
颜旭却没有太多喜悦,只觉得一阵虚脱般的疲惫。他摸了摸背包里的算盘,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他知道,这“破局之术”如同在悬崖间走钢丝,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摔得粉身碎骨。信用建立艰难,崩塌却在一瞬之间。
当晚,在小餐馆油腻的角落里,颜旭毫无征兆地冲进洗手间,对着肮脏的洗手池剧烈地干呕起来。不是因为食物,而是因为那种在现实压力下,不得不将自己和伙伴的命运,押注于人心算计和金融腾挪之上的巨大压力,以及……内心深处,那个纯粹技术人正在死去的窒息感。
破局之术,亦是染指之术。琉璃之光,已悄然蒙上了一层无法擦拭的阴影。
一场秋雨过后,北京的天空呈现出一种稀薄而高远的湛蓝。阳光变得温和,透过“旭日通讯”那扇对着自行车棚的窗户,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还残留着雨水的湿气,与屋内元器件散发的淡淡塑料味、旧纸张的霉味混合在一起。
纺织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