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之术 (1/7)
王老三那间烟雾缭绕的里屋,像一场黏腻而耻辱的梦魇。当颜旭和林浩天揣着那摞用未来换取的两万一千块现金,重新站回深夜清冷的街头时,两人都沉默着。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如同他们此刻摇摆不定的心境。钱暂时堵住了华通电子的嘴,也支付了迫在眉睫的房租,但王老三那“三分利,按日计”的话语,像毒蛇一样缠绕在心头,嘶嘶地吐着信子。十天,只有十天。
回到那间依旧简陋、此刻却更显压抑的办公室,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林浩天瘫坐在椅子上,双眼无神地望着天花板,之前的焦躁被一种更深的无力感取代。小王和小李显然也感受到了异常,默默地收拾着工具,不敢多问。
颜旭没有坐下。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自行车棚在月色下投下的杂乱阴影。高利贷是饮鸩止渴,他比谁都清楚。十天之后呢?如果尾款还是收不回来,或者新的订单无法及时产生现金,等待他们的将是利滚利的万丈深渊。他必须想办法,在十天内,创造奇迹。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桌上那架紫檀木算盘上。昏暗的灯光下,算珠泛着幽暗的光泽。他走过去,手指无意识地拨弄着,冰凉的触感让他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些。脑海里,各种线索、关系、数字开始疯狂地碰撞、重组。
应收账款(纺织厂)——旭日通讯 ——应付账款(华通电子)
这条链是死的,因为时间差。
突然,他拨弄算珠的手指停住了。一个念头,如同暗夜中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他的脑海。他想起了老赵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讲解,想起了算盘“五升十进”的原理——当低位满五,便向高位进一,形成一个更高效的系统。
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原理,应用到眼前的困局中?
他猛地转过身,眼中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一种林浩天从未见过的、近乎狂热的锐光。
“浩天,”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我们或许……有办法了。”
林浩天猛地坐直身体:“什么办法?”
颜旭拿起粉笔,在那块小木板上飞快地画起来,不再是简单的流程图,而是一个三角形的信用关系图。
“你看,关键在纺织厂马科长那里。他们不是没钱,而是有付款周期,不愿意立刻动用大额现金。我们之前提出的银行承兑汇票,只是解决了他们未来的付款问题,但没有解决我们眼下的现金流。”
他指着三角的一个顶点:“我们,旭日通讯,是连接点。”又指向另外两个点,“这边是纺织厂(买方,有信用,付款慢),这边是华通电子(卖方,要现金,怕风险)。”林浩天皱着眉头,没完全明白。
颜旭继续解释,语速很快:“我们去找马科长,不是去催款,而是去‘预支’信用。说服他,以纺织厂的名义,为我们旭日通讯即将支付给华通电子的下一笔货款,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但不是开给我们去贴现,而是直接开给华通电子,或者由我们背书转让给华通!”
林浩天倒吸一口凉气:“这……这可能吗?马科长凭什么帮我们这么大忙?这等于用他们厂的信用,给我们做担保了!”
“不是白帮。”颜旭眼神锐利,“我们有筹码。第一,我们刚刚给他们做的项目,质量过硬,服务到位,建立了初步信任。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告诉马科长,我们正在接触‘红星机械厂’——他们纺织厂多年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利用这次机会,促成华通电子以更优惠的价格,向红星机械厂供应一批他们急需的同类元器件!我们把这份‘介绍客户’的功劳,记在马科长和纺织厂名下!”
他拿起算盘,手指飞快地拨动,不再是计算成本利润,而是在计算人心和利益的平衡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