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滴血 (1/5)
京城八月的午后,太阳明晃晃地炙烤着大地,柏油路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海淀纺织厂那栋五十年代建成的三层办公楼里,空气更是闷热得如同凝固了一般。老旧的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旋转,发出规律的吱呀声,却丝毫搅不动那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汗水和劣质茶叶的味道。
颜旭和林浩天坐在供销科办公室外走廊的木条长椅上,已经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林浩天不时站起身,透过门上那块磨砂玻璃,试图看清里面的动静,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被他用掌心胡乱抹去。颜旭则安静地坐着,膝上放着一个半旧的黑色人造革公文包,里面装着精心准备的技术方案、报价单,还有那架紫檀木算盘。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算盘光滑的边框,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平静。
这次的目标,是拿下纺织厂招待所和办公区的内部电话系统升级项目。通天集团也报了价,方案先进,但价格高昂,且要求一次性付清大部分款项。旭日通讯的机会在于,颜旭根据纺织厂现有线路和设备老化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渐进式、高性价比”的改造方案,并且,他们第一次尝试运用了刚刚摸索明白的银行承兑汇票。
办公室的门终于开了,一个穿着灰色涤纶衬衫、腋下夹着黑色公文包的中年男人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看都没看他们一眼,径直下了楼。那是通天集团的销售代表。
“马科长请你们进去。”一个年轻办事员探出头来说道。
两人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褶皱的衬衫,走进了供销科办公室。科长马卫国,是个面色黝黑、身材微胖的中年人,坐在一张厚重的、漆面斑驳的办公桌后面,手里端着个大茶缸,目光在颜旭和林浩天身上扫过,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马科长,您好,我们是旭日通讯的……”林浩天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上前递上名片。
马卫国接过名片,随手放在桌上,没看。“嗯,知道。说说吧,你们的方案。”他的声音不高,带着点官腔。
林浩天负责主谈,他口才便给,将旭日方案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线路、模块化升级降低成本、后期维护便捷——讲得条理清晰。颜旭则在适当时候补充技术细节,语气沉稳,用词专业。
马卫国听着,偶尔呷一口茶,不置可否。等他们说完,他才放下茶缸,慢悠悠地开口:“技术上的事,我不是太懂。不过,通天集团的方案,技术肯定是最先进的,这个毋庸置疑。”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年轻而略带紧张的脸,“关键是钱。厂里现在资金也紧张。你们这个价格,是比通天低,但也要十几万,不是小数目。”
林浩天立刻接话:“马科长,价格我们可以再商量!而且,我们在付款方式上,可以为厂里充分考虑!”他看了一眼颜旭。
颜旭会意,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说明,推到马卫国面前。“马科长,我们了解到厂里流动资金有周期。我们愿意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比如,合同签订后,您这边可以开立一张六个月期的银行承兑汇票给我们。这样,厂里这半年内无需动用大笔现金,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马卫国拿起那份说明,眯着眼看了看。这个提议显然触动了他。作为国营厂的供销科长,如何在不占用过多当期现金的情况下完成采购任务,是他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银行承兑汇票,他并不陌生,只是以往多是和大厂或者有背景的公司打交道时才用。
“银行承兑汇票……”他沉吟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你们个小公司,能接受这个?而且,这汇票开给你们,你们能等到期?”
林浩天赶紧说:“马科长,只要能促成合作,方式我们可以灵活处理。关键是帮厂里解决实际问题!”他没敢提贴现的事情,那是不能摆上台面的。
颜旭补充道:“我们看重的是和贵厂长期合作的机会。这次的项目,我们可以作为样板工程来做,确保质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