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变革 (5/10)
随即组织教师研讨,调整教学方法并增加辅导课,下一学期通过率提升至 88%;
院长驾驶舱:聚焦 “学院学科发展与教学管理”,涵盖 “学院师资结构、课程建设、学生成绩、科研项目、就业质量” 等数据。例如,机电工程学院院长通过驾驶舱发现 “学院研究生发表 SCI 论文数量同比下降 15%”,随即分析数据发现 “研究生参与横向课题时间过多,影响论文写作”,便调整了研究生课题管理办法,平衡科研与论文时间,半年后 SCI 论文数量回升至之前水平。
2. 数据整合与安全:打破 “数据孤岛”,守护 “数据安全”
三级数据驾驶舱的核心前提是 “数据互通”,为此我校做了两项关键工作:
打破 “数据孤岛”:学校成立 “数据管理中心”,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整合校内 18 各系统(包括教务系统、科研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图书馆系统等)的数据,实现 “一次采集、多方共享”。例如,学生的 “选课数据” 可同步至 “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馆系统”,图书馆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推荐相关书籍,学生管理系统则根据选课情况统计学生学分进度;
保障数据安全:学校建立了 “数据安全三级防护体系”,包括 “技术防护(防火墙、数据加密)、制度防护(数据访问权限管理、操作日志记录)、人员防护(数据安全培训、保密协议签订)”。例如,教师仅能访问与自身教学相关的数据,且所有数据访问操作都会留下日志,确保数据不泄露、不篡改。自数据驾驶舱运行以来,学校未发生一起数据安全事件。
(二)高校管理革新的共性价值: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
我校的智慧管理实践,虽聚焦领域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 “数据驱动治理” 的核心逻辑,为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三大共性价值:
提升决策科学性:通过实时、准确的数据,替代传统的 “经验判断”,让决策更精准、更高效;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流程数字化与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增强服务精准性: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师生需求,提供 “千人千面” 的服务,提升师生满意度。
正如学校数字中心张主任所说:“数字化管理不是‘用机器管人’,而是‘用数据更好地服务人’,让管理者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育人’这一核心使命。”
四、产学研协同:以 “数字化平台” 为纽带,打通 “创新链与产业链”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与产业界的协同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但传统产学研合作中,往往存在 “信息不对称、合作效率低、成果转化率低” 的问题。江城科技大学以 “数字化平台” 为纽带,构建了 “校企协同、产学研融合” 的数字化生态,实现了 “高校创新资源” 与 “企业产业需求” 的精准对接,让 “实验室成果” 快速走向 “生产线”。
(一)以 “行业数字化协同平台” 为核心,打造 “理工特色” 产学研生态
江城科技大学紧密围绕材料、交通、机电三大行业办学,其产学研数字化探索的核心是 “立足行业需求,搭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