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变革 (6/10)
行业专属的协同平台”,解决了传统合作中 “企业需求难落地、学生实践无渠道” 的问题。
1. 行业数字化协同平台:让校企合作 “无缝对接”
江城科技大学联合行业内 20 家头部企业,共建了 “材料行业数字化协同平台”“智能交通行业数字化协同平台”“智能制造行业数字化协同平台” 三大行业专属平台,每个平台均具备 “需求发布、项目对接、成果展示、人才培养” 四大功能:
需求发布与项目对接:企业通过平台发布技术需求、研发项目,高校教师、学生团队可在线申报。平台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 “研究方向、技术优势、过往成果” 为企业推荐匹配的团队。例如,武钢在平台发布 “高强度汽车用钢的疲劳性能优化” 需求,平台自动推荐学校材料学院的李教授团队(该团队曾从事类似研究),双方在线沟通后签订合**议,项目从需求发布到对接成功仅用 15 天,较传统合作缩短了 2 个月;
成果展示与转化:高校将 “专利技术、科研论文” 等成果上传至平台,企业可在线查看、咨询,平台提供 “成果评估、专利转化、技术交易” 一站式服务。例如,学校机电学院开发的 “智能仓储机器人” 技术,通过平台被武汉某物流企业看中,平台协助双方完成专利转让与技术落地,该技术已在企业生产线应用,每年为企业节省成本 300 万元;
人才联合培养:企业通过平台发布 “定制班、实习岗位、企业导师招聘” 等信息,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例如,东风汽车在平台发布 “新能源汽车技术定制班” 需求,学校选拔 50 名相关专业学生,联合东风汽车开设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自动驾驶技术” 等课程,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导师,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东风汽车工作,就业率达 100%,企业人才培养成本降低 40%。
2. “无边界课堂” 与 “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我校将 “企业课堂” 与 “真实项目” 引入校园,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接触行业前沿:
“无边界课堂”:通过直播、VR 技术,将企业的 “生产线、研发中心” 变为 “远程课堂”。例如,在 “汽车制造工艺” 课程中,学校通过 VR 技术让学生 “走进” 东风汽车的总装车间,企业工程师实时讲解 “汽车焊接、涂装、总装” 流程,学生可在线提问、互动,这种 “沉浸式” 教学让学生对汽车制造工艺的理解更深刻;
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教师从行业协同平台获取企业真实项目,将其转化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例如,材料专业的毕业设计中,有 30% 的题目来自武钢、中建材等企业的真实需求,学生在教师与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部分学生的设计方案被企业采纳。2023 年,该校学生毕业设计被企业采纳的项目达 45 项,较传统毕业设计增加了 2 倍。
(二)数字化让 “创新更高效、合作更紧密”
我校的产学研数字化实践,打破了传统产学研合作的 “时空限制” 与 “信息壁垒”,为高校产学研协同提供了三大启示:
数字化是 “精准对接” 的关键:通过大数据、AI&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