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变革 (3/10)
可实践”。
1. 理工智课平台:让知识传递更精准、更高效
该平台并非简单的 “在线课程播放工具”,而是整合了 “课程资源库、互动教学系统、学习数据分析模块” 三大功能,实现了 “教 — 学 — 评” 的全流程数字化:
课程资源库:深度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联合 15 家行业企业共建 “校企微课程” 150 余门,开发汇聚优质资源 60 万余条,涵盖 “机械设计、材料科学、智能交通” 等学校优势学科。资源类型不仅包括视频、PPT,还包含虚拟仿真实验、行业案例库、企业真实项目资料等,例如 “智能汽车设计” 课程中,学生可直接查看比亚迪、东风汽车的最新设计方案与技术参数;
互动教学系统:支持 “直播授课、弹幕互动、实时答题、小组讨论” 等功能,教师可在课堂上实时发起 “随堂测试”,系统自动批改并生成错题分析,让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例如,在 “高等数学” 课程中,教师通过系统发现 80% 的学生对 “微积分应用” 掌握不足,随即调整教学重点,补充 3 各工程应用案例,学生后续测试正确率提升 40%;
学习数据分析模块:基于学生的观看时长、答题正确率、讨论发言次数等数据,为每个学生生成 “个性化学习档案”,并推送针对性的补充资源。例如,自动化专业学生小李在 “PLC 编程” 课程中,系统发现其对 “梯形图编程” 掌握较慢,自动推送 3 个实操视频与 5 道练习题,小李的课程成绩从及格提升至 85 分。
截至 2024 年,理工智课平台已覆盖学校 85% 的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占比达 60%,学生课程满意度较传统教学提升 28 个百分点。
2. 未来学习中心:让实践教学更沉浸、更真实
针对理工科 “重实践” 的特点,江城科技大学依托材料、交通、机电三大行业,建设了 3 个 “未来学习中心”,通过 VR\/AR、虚拟仿真等技术,将 “无人工厂”“无人码头”“无人汽车” 等前沿场景 “搬进校园”,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中 “设备昂贵、场地有限、风险较高” 的难题:
在 “智能制造未来学习中心”,学生佩戴 VR 设备即可进入 “虚拟无人工厂”,操作虚拟的机械臂、生产线,完成从 “产品设计 — 生产加工 — 质量检测” 的全流程模拟。与传统实训相比,虚拟实训可反复操作,且无设备损坏风险,学生实训时长从每周 4 小时延长至 8 小时,实训项目完成率从 70% 提升至 100%;
在 “智能交通未来学习中心”,学校与武汉地铁、东风汽车合作,开发了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自动驾驶仿真” 等虚拟实验项目。学生可通过 AR 技术,在现实场景中 “叠加” 虚拟的交通信号、车辆模型,模拟处理 “交通事故应急调度”“拥堵路段优化” 等真实问题。该中心自 2023 年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服务学生 1.2 万人次,学生在全国智能交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