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顿巴斯煤田 (3/7)
nbsp; 左边的骑手穿着厚实的皮革外套,面容十分英俊,毛织帽下是一张清秀的脸庞,胸口处佩戴着银质徽章,徽章上的双头鹰元素下,还添加了一匹黑金奔马。
这是尼可丹姆斯·诺塔拉斯,已故宰相卢卡斯·诺塔拉斯的长子,现年38岁,已育有一儿一女,同样是君士坦丁堡中鼎鼎有名的大人物。
诺塔拉斯家族是东罗马帝国几大世家之一,卢卡斯宰相的侄子阿维隆·诺塔拉斯曾参加过君士坦丁堡战役中的加拉塔之战,随后又因功获封伯爵,先后担任北马其顿军区和阿尔巴尼亚军区的军事长官,家族多位年轻俊杰也选择进入军队,为国戍边。
若论政治势力,诺塔拉斯不如斯弗朗其斯,若论财富总量,诺塔拉斯也不如富格尔和马夫罗,但论爵位贵族的人数,这几个家族加起来也不如诺塔拉斯。
但是,与阿维隆这位堂兄不同,尼可丹姆斯虽然是嫡系出身,却并未从事军政,而是选择了打理家族产业。
由于曾在宰相伊苏尔特身边担任过侍从,尼可丹姆斯的眼光比较长远,很早便在皇帝的号召下将家传田地租借给农业资本家,从农田的束缚中抽离出来后,诺塔拉斯家族也开始进军各种产业,还十分注重培养人才,拥有位于色雷斯大区的诺塔拉斯家族公学,除了为家族成员提供初等教育外,也会招收一些天资卓越的贫穷学生,允许他们半工半读,为家族注入新鲜血液。
已故的卢卡斯大公喜爱骏马,曾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了一座大马场,还为君士坦丁堡出资修建了一座赛马竞技场,诺塔拉斯在养马上的天赋十分出色,他们家族的战马和赛马都是一等一的好货色。
二十多年前,以撒决定在帝国内部发展马政,北非的苏塞马场和巴尔干的拉里萨马场先后成立,尼可丹姆斯力排众议,决定将自己家族三分之二的上等种马贡献给两座马场,助力帝国马政腾飞。
以撒当然对此大喜过望,但还是没有让他们免费赠予,而是花费高于市场价格的金钱买下了这些种马,并承诺必将百倍奉还。
二十多年过去,东罗马帝国的马政事业在以撒的干涉和指导下逐渐走上正轨,从伊比利亚发源的血统登记簿逐渐成为了官办马场和民办马场的刚需,各种马匹不再杂居混居,马场工人会详细记录优良马匹的父系和母系血脉,通过一代代的杂交和改良选育出自己想要得到的专业马匹。
作为后世者,以撒对马匹有些了解,知道部分良马的血脉构成,可以为马场人员提供一些建议,但也仅限于此,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培育方法是一概不知。
不过,在15世纪末期,这种产业也不需要太多科技门槛,可以依靠马场工人的经验,在有了一些宝贵的“灵感”后,培育过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除此之外,以撒每年还会为两座马场划拨大量经费,供其购买,走私或偷窃地中海世界的各种名马,进行育种研究。
两大马场的侧重各有不同,苏塞马场主要利用柏布马,阿拉伯马和安达卢西亚马培育适应草原及沙漠地区的耐旱马匹,侧重军用,拉里萨马场则培育适合山地丘陵,林海雪原和沼泽湿地的耐寒马匹,也兼育赛马,侧重民用。
就在1476年的8月,拉里萨马场向帝国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他们终于培育出了遗传性状还算稳定的上等赛马,这种马的母系血统来自于英格兰本地马,父系血统则夹杂了阿拉伯马,柏布马和安纳托利亚马,性格极易兴奋,短时间奔跑速度极快,高大而结实,气质十分高贵。
即使这种赛马的各项指标还远远达不到后世的高度,遗传性状也因为时间尚短并未完全稳定,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培育,以撒还是十分高兴,为这种赛马专门列项,要求拉里萨马场迅速研究。
以撒将这种赛马命名为英格兰纯血马,将其选为奥林匹斯运动会中赛马项目的专用马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