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顿巴斯煤田 (2/7)
壤后,如果加上附庸,此时的波兰立陶宛已经拥有了近九百万的人口,在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上都是不折不扣的东欧霸主,但无论是波兰还是立陶宛,他们的政治制度都非常低劣,十分的国力根本发挥不出三分,先不提东罗马帝国,就连马加什统治下的匈牙利王国都能稳压他们一头。
起初,或许是为了自己的君主尊严,又或许单纯是因为太过生气,卡齐米日四世的确准备对东南边境的哥萨克王国施加教训,但召开会议之后,他才十分郁闷地发现,根本没多少贵族愿意支持他的军事行动。
自从1454年的《涅沙瓦条例》颁布后,由一代雄主卡齐米日三世强行提升起来的波兰王权进一步衰弱,波兰王国的贵族阶级得到了大量特权,条例对波兰国王的最高整军权,最高税收权和最高审判权全部做出了限制,如果没有大小贵族的同意和十八省议会的许可,波兰国王基本征召不出任何足以进行大型战争的军队,就算征召起来也绝对无法养活。
至于立陶宛大公国,这个国家的情况比波兰还差。
再者,十三年战争的胜利的确为波兰人解决了条顿骑士团这一心腹大患,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后续麻烦,由于教廷从中作梗,条顿骑士团压根就没有向波兰王国效忠,部分地区还因为主教的叙任权常年冲突,卡齐米日四世拿到了东普鲁士,却暂时没能从中得到多少金钱利益,反而欠下了大量债款。
波兰和立陶宛贵族们也十分客观地分析了情况,认为就算他们愿意支持国王打一场边境战争,估计也很难起到什么效果,哥萨克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之间可是隔着一条水面宽阔的第聂伯河。
通航期时,这里当然是东罗马海军的天下,封冻期时,第聂伯河下游的冰面也不足以支撑大军过河。
贵族们认为,与其为了一些罗斯逃奴跟东罗马帝国产生军事冲突,还不如尽快和教廷就条顿骑士团问题达成一致,尽早解决地方冲突,然后再想着遏制莫斯科大公国的崛起。
毕竟,东罗马帝国不太可能大举进入波兰立陶宛的核心领土,威胁不到他们的根本利益,迅速崛起的莫斯科大公国可就真不一定了。
最后,卡齐米日四世也只是建议基辅省的大小贵族们注意约束自己的农奴,这些人毕竟不是他的“财产”,他也只能“建议”,连命令和要求都做不到。
于是,罗斯逃奴还是越来越多,通过黑海和第聂伯河而偷运罗斯逃奴的东罗马舰船也一样越来越多,整村整村的罗斯人因为受不了沉重的税赋和残酷的压榨而逃往南方或东方,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
在这种背景下,哥萨克王国的人口迅速膨胀,截止到1477年初,登记在册的哥萨克一共有六万余人,将近三分之一是鞑靼归正者,剩余三分之二皆是罗斯人。
人口的增多让哥萨克王国的大量空闲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开发,丰富的林业资源与矿产资源也吸引了不少东罗马资本家,“草原王都”顿河畔君士坦丁终于不再是木头城堡,已经在近十年的建设下有了些许起色,部分位置重要和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建起了新的城堡和村镇。
雪原上,一支马队向北方行去,走在中间的显然是高官贵人,负责护卫在旁的士兵骑着草原矮种马,胸口的红绿两底双头鹰徽章上还夹杂着雪花符号,显示出他们的身份——东罗马外籍军团第一罗斯雪地团。
这支军团成军时间尚短,军团长兼第一罗斯雪地团的指挥官佐思巴费将他们带到北方寒冷的哥萨克王国进行训练,这一次,这支小分队担起了护卫之责。
马队中央,一身赤红色呢绒风衣的查士丁尼神采飞扬地骑在高头骏马上,时不时环顾四周,与左右两人高声交谈着。
查士丁尼胯下的马匹似乎十分适应雪地草原的环境,同样昂首阔步地向前踏着,时不时高声嘶鸣,队伍中的其他马匹根本不敢靠近。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