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夫人,该生三胎了吧? (2/6)
p; 一是宗室问题。
一年,单是宗室子弟的宗俸就得发下去六百余万贯,着实是太过骇人。
要知道,三冗问题之一的“冗官”,官吏也才耗费七百万余贯钱财而已。
就这,已经被列为三冗之一。
宗室子弟的宗俸,绝对是三冗问题中“冗费”的主要源头,没有之一。
相比起宗室子弟的宗俸而言,就连官员驿站贪腐贪污的问题都显得没什么存在感。
二是边疆问题。
近来,辽国又变得不安分起来,周、辽两国日益有了些许小型摩擦。
自从西夏颓败、吐蕃退避以来,两大政权一下子就少了“缓冲地带”,一些本来不尖锐的矛盾也渐渐凸显了不少,估摸着迟早得打起来。
宗室和边疆问题,一为内忧,一为外患,都必须得予以解决。
日昳掠檐,云卷云舒。
文武百官,起身班列。
大相公韩章一步迈出,持笏上报道:“启奏陛下,熙丰二年岁计议政,百司皆已奏报。”
“嗯。”
丹陛之上,赵策英沉稳点头。
相较于以往而言,这一次的岁计的确是相当之长。
以往午时即可奏罢,甚至都不耽误百官吃午食。
这一次,足足干到了未时末。
文武百官,不时有人肚子咕咕叫,愣是饿得面上发虚。
当然,奏报时间漫长也并不是坏事。
最起码,一次性就可窥见变法之成效,以及一些司衙的隐患问题。
“自卯时至申时,连着四个时辰岁计奏报,迁延至暮,着实是苦了百官。”
赵策英一挥手,徐徐道:“朕已命御膳房备下暮食,以解百官之乏。百官食毕,若无他事,便可退衙归第。”
百官岁计奏报,本该是在午时就设下膳食。
然而,一旦奏报不连续,未免有失肃穆。
赵策英就硬挺着,绝口不提午膳之事。
这一来,百官也唯有硬生生扛着饿肚子,一一奏报。
一声令下,自有一道偏门打开,几十名宫女抬着盘子,有序入内。
干饭、索粉、胡饼、羊汤、炸肉、爆肉、炒肉、炙鸡、芝麻饼,盛于九盏小碗。
约莫一炷香,菜肴皆是上齐。
淡淡的菜香飘起,不时有人咽口水。
就连江昭,也不免注目一二。
作为年轻人,相较于其他五位内阁大学士而言,江昭其实要抗造不少。
可问题就在于,他是六位内阁大学士中问话最为频繁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