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6章绣坊扬名(下) (2/5)
吗?说不定……”
“嘘!小声点,王师傅看过来了!”
……
张婶趁着给贝贝送新绷架的机会,悄悄塞给她一小包上好的松江棉线,低声道:“阿贝,别怕,好好绣!你那幅荷花图我看了,灵得很!王师傅手艺是好,但太老派,齐先生那样的年轻人,未必真心喜欢。你就按你自己的路子走!”她拍了拍贝贝的手背,传递过来一丝温暖的鼓励。
贝贝感激地点点头:“谢谢张婶,我晓得了。”
然而,压力无处不在。王师傅那边,立刻有两个平日与他交好的绣娘主动帮忙,负责绷架、选料、分线等杂务,让他能专心构思和施展核心技艺。而贝贝这边,除了张婶偶尔的关照,其他人大多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人带着看热闹的心态。她必须独自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首要难题是丝线。她构思的画面需要极其细腻微妙的色彩过渡,对丝线的品质和颜色种类要求极高。绣坊库存的丝线虽全,但一些特殊的、介于两种标准色之间的中间色,却需要她自己动手晕染。这需要时间和技巧,更要命的是,好的染料价格不菲。钱掌柜虽然支持比试,但在资源分配上,显然更倾向于王师傅,拨给贝贝的染料和辅料只是标准份例。
贝贝摸了摸贴身藏着的、仅剩不多的几块银元,那是她省吃俭用攒下来准备寄回家的。她一咬牙,决定自己掏钱去沪上最大的“瑞彩轩”购买一些珍稀的植物和矿物染料。这件事,她做得极其隐秘,不想被人诟病借助外力,也不想让钱掌柜难堪。
另一个难题是时间。五日,要完成一幅二尺见方的精品绣画,对于任何绣娘来说都是极紧张的。这意味着她需要争分夺秒,甚至挑灯夜战。绣坊有规定,入夜后不得留人,以防火灾。贝贝只好央求管理杂役的婆子,允许她晚上在住处(绣坊后院一间狭小的杂物房改造的宿舍)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继续工作。煤油灯烟气大,光线摇曳,对眼睛是极大的损耗,但她别无选择。
就在贝贝为染料和光线发愁时,齐啸云那边,也并非全无动静。
比试定下的第二天下午,齐啸云的一名贴身小厮来到了绣坊,没有惊动太多人,只说是奉少东家之命,送些“润喉的秋梨膏”给钱掌柜和两位参与比试的师傅,“聊表心意,望二位保重身体,方能出精品”。给王师傅和贝贝的礼盒一模一样,并无偏颇。
然而,当贝贝打开那个精致的紫檀木小盒时,却发现除了两罐上好的秋梨膏,盒底还静静躺着几小包用桑皮纸仔细包好的东西。她好奇地打开一看,呼吸不由得一滞——正是她急需却难以凑齐的几种珍贵染料!靛青、苏木紫、还有一小包极其难得的、用来调出特殊光泽的珍珠母粉!分量不多,却足以解决她的燃眉之急。
没有只言片语,但用意不言自明。贝贝的心猛地一跳,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是感激?是意外?还是……一种被看穿、被关照的微妙悸动?她下意识地攥紧了那几包染料,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怎么会知道?是巧合,还是……他一直关注着她的困境?这个念头让她脸颊有些发烫,但随即又被理智压了下去。现在不是胡思乱想的时候,无论如何,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她记下了。
与此同时,齐府书房内。
齐啸云坐在宽大的红木书案后,听着手下人的汇报。
“少爷,您让查的那个莫贝贝,户籍上显示是苏州城外莫家村人,父母是普通农户莫老憨和莫沈氏。一个多月前独自来沪,因一手好绣艺被彩华绣坊招收。背景看起来……很干净。”
“很干净?”齐啸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若有所思,“一个普通农家,能培养出这样灵气逼人、绣法别具一格的女儿?她那手刺绣,绝非寻常乡野绣娘所能及。”他想到了贝贝那双清澈却带着坚韧的眼睛,以及她提及“家乡绣法”时那一闪而过的含糊。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