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冰下巨构 (4/6)
馆入口处见过的类似,是一种哑光的、似乎能吸收光线的黑色金属,但眼前的这个结构,表面磨损更加严重,布满了被岁月和深海环境侵蚀的痕迹,一些地方甚至能看到深深的划痕和凹坑,散发着一种远比南极图书馆更加古老、更加苍凉的神秘气息。
它像一座沉没的、断裂的方尖碑,又像某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机械装置断裂后残留的一角,或者是一艘来自远古星海的战舰残骸。它就那样静静地、倾斜地伫立在深海的海床之上,仿佛已经在此沉睡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甚至更久。探照灯的光线打在上面,大部分被吸收,只有少数棱角反射出幽冷的、非自然的光泽。
“上帝……”就连一向冷静如冰的奥拉夫,也忍不住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压抑的低语。这景象超出了任何常规军事或科学任务的范畴,直接冲击着人类认知的边界。
叶舟屏住呼吸,感觉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这绝非地球文明,乃至任何已知人类历史猜想中的史前文明所能建造的造物!其建筑风格、材料科技、以及那种扑面而来的、迥异于碳基生命审美和物理理解的气息,与南极图书馆、威尼斯镜像点一脉相承!毫无疑问,这属于那个早已消逝在时间长河中的、非碳基的超级文明!
这里,果然是另一个遗迹!一个隐藏在地球最寒冷、最偏远角落的远古前哨!
“扫描结构,寻找入口或能量源集中点。”叶舟压下心中的震撼,下达指令。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带沙哑。
奥拉夫立刻操作起来。他控制“迅影”搭载的小型水下机器人——“探针”,从潜水器腹部释放出去。“探针”如同一个长着多个机械臂和传感器的金属蜘蛛,灵活地游向那巨大的黑色结构。高精度的激光扫描仪开始工作,一道道看不见的激光网格覆盖在结构表面,开始构建起详细的三维模型。
同时,能量探测器的探头也对准了结构,试图锁定内部能量波动的具体源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数据流不断传回。
很快,扫描结果在主屏幕上显示出来。他们在结构靠近玻璃化基底的位置,发现了一个被极其厚重的海洋生物沉积物(几乎形成了一座小型礁石)覆盖的、类似舱门的开口。门的轮廓依稀可辨,是规则的几何形状。当激光扫描仪清理掉虚拟的覆盖物后,门板上露出的、虽然被侵蚀得模糊不清,但依旧能辨认出大致轮廓的纹路,让叶舟瞳孔一缩——那纹路的构成方式,与《光之书》残卷中记载的某种“维护通道”或“次级入口”的符号,高度相似!
几乎在同一时间,能量探测器的示波器上,那条原本微弱起伏的曲线,陡然变得清晰和强健起来!信号源被精准定位——那稳定的低频波动,正是从这个疑似入口的内部深处传出!
“有明确的能量反应,博士。”奥拉夫报告,语气更加凝重,“信号源位于结构内部,深度约五十米。波动模式显示,内部可能存在仍在低功耗运行的系统,或者……某种处于待机状态的装置。”
叶舟沉吟着,大脑飞速运转。入口找到了,能量源确认了,但如何进入?水下机器人的功率有限,根本无法清理那积累了不知多少年的、坚硬如铁的沉积物礁石。直接使用“迅影”上配备的小型切割激光或脉冲武器进行清理?风险太大。且不说可能破坏门体结构,万一引发内部系统的防御机制,或者导致能量源失控,在这公深的海洋底部,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找到更温和、更“正确”的方法。
叶舟闭上眼睛,尝试集中精神,在脑海中呼唤那个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存在:“记录者。”
自从南极事件,特别是艾莉丝与冰核结合、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过滤器”对图书馆核心的压制后,他与那个来自非碳基文明的AI——“记录者”之间的联系,就变得极其微弱和时断时续。仿佛信号受到了强烈的、来源不明的干扰,又像是“记录者”本身也处于一种能量匮乏或受损的状态。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