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残灯,案底疑云 (2/6)
:“还是江兄明事理!只要你帮我,等我正式当上节度使,定不会亏待你!”
江寒没有接话,只是拿起那把短刀,塞进怀里。烛火下,他看着张淮鼎脸上的得意,忽然想起张淮深临终前趴在案上的模样——那时的张淮深,手里还握着未写完的奏疏,笔尖悬着的墨滴,落在“此身归唐”四字上,晕开一片黑。
他走出正厅,沙州的风带着沙粒吹在脸上,像针一样疼。远处的归义渠旁,传来巡夜士兵的脚步声,还有零星的胡笳声,是士兵们在唱那首《凉州曲》。江寒站在台阶上,望着黑暗中的沙州城,忽然觉得这座刚刚恢复繁华的城池,像一艘在风浪里飘摇的船,而他,只是一个撑船的人,不知道下一刻会不会被浪打翻。
张淮鼎正式就任归义军节度使的那日,沙州城里挂起了红灯笼,却没有十年前张议潮受封时的热闹。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脸上带着不安,窃窃私语着张淮深的死因,还有长安送来的那位新“监军”——刘克明的亲信,一个名叫王怀的宦官。
江寒立在节度使府的门旁,看着王怀穿着绣着金线的宦官袍服,一步步走上台阶,接受张淮鼎的参拜。王怀的脸上带着倨傲的笑,目光扫过归义军的将领们,像是在打量自己的猎物。
“江防御使,”王怀忽然走到江寒面前,语气带着挑衅,“听说你一直在查张淮深的死因?怎么,查到什么了吗?”
江寒握着腰间的铁尺,墨玉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监军大人若是有线索,不妨告知江某。”
“线索?”王怀嗤笑一声,“张淮深勾结吐蕃,意图谋反,被麾下将士斩杀,这就是长安的定论。江防御使若是再纠缠不休,小心被扣上‘通敌’的罪名。”
说完,王怀转身走进府内,留下江寒和一众将领面面相觑。陈武低声道:“江兄,这宦官明显是来帮张淮鼎压我们的!再这样下去,归义军迟早要变成长安宦官的私兵!”
江寒没有说话,只是望着王怀的背影。他知道,王怀的到来,意味着长安对河西的控制又紧了一分。而张淮鼎,为了坐稳节度使的位置,必然会对王怀言听计从,到时候归义军的兵权,恐怕真的要落入外人之手。
接下来的半年里,河西的局势越来越糟。张淮鼎在王怀的撺掇下,大肆提拔亲信,排挤张淮深的旧部,甚至削减士兵的粮饷,用来讨好长安的宦官。归义渠的修缮被搁置,边境的防御也日渐松弛,吐蕃游骑多次侵扰瓜州,张淮鼎却只顾着在府里饮酒作乐,对军务不闻不问。
“江兄,再这样下去不行啊!”陈武冲进江寒的营房,脸上带着怒火,“昨日吐蕃游骑杀了我们十几个士兵,抢了粮车,张淮鼎却说是士兵们无能,还要治我们的罪!”
江寒正在擦拭那把短刀,听到这话,指尖猛地一顿:“他真这么说?”
“千真万确!”陈武咬牙道,“还有,我听说王怀偷偷和沙州的豪强索勋勾结,索勋给了他不少金银,他就答应帮索勋谋个官职!”
索勋?江寒的眉头皱了起来。索氏是沙州的大族,早年曾支持张议潮举义,可近年来势力渐大,一直觊觎归义军的兵权。若是让索勋和王怀勾结在一起,河西的局面只会更乱。
“你先回去,安抚好士兵。”江寒将短刀收好,“我去见张淮鼎。”
他走进节度使府时,正听到张淮鼎和王怀在饮酒作乐。堂下有舞姬跳舞,丝竹声不绝于耳。江寒的突然闯入,让堂内的气氛瞬间凝固。
“江寒?你怎么来了?”张淮鼎的脸上带着醉意,语气不耐烦。
“节度使,吐蕃游骑侵扰瓜州,士兵们伤亡惨重,您为何不出兵?”江寒的声音冰冷。
张淮鼎挥了挥手:“不过是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