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蜀道云烟起 (2/3)
者某种因强烈执念与地脉结合形成的……‘灵’。”
“地祇残念?”李玄微心中一动。地祇,乃是山川河岳之神,受“天幕”影响,如今大多也已沉寂或消散。但若其残留的意念与地脉相结合,确实可能形成这种奇特的存在。
“去看看。”清漪做出决定,“若真是地祇残念,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关于蜀地古旧信息的线索。而且,此地距离我们要去的峨眉山已不算太远,难说此事与逆天盟或‘节点’无关。”
两人将风行驹寄存在镇外一处隐蔽林地,趁着天色未晚,徒步向那座被称为“哭山”的山峦行去。
越靠近山脚,那股沉郁的悲意越发明显,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看不见的水汽,压得人心头沉重。山路荒芜,显然已久无人迹。山林间寂静得可怕,连鸟兽虫鸣之声都听不到。
随着他们深入山林,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夜幕降临,山风穿过林隙,发出呜咽般的声音,更添几分阴森。
就在这时,那传说中的哭声,果然响了起来。
初时细微,如同丝线般钻入耳中,渐渐清晰,是一个女子哀婉凄楚的哭泣声,断断续续,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冤屈与思念,在这寂静的山林中回荡,令人闻之心酸。
李玄微凝神细听,试图分辨哭声传来的具体方向和其中的含义。清漪则手按剑柄,灵觉全面展开,警惕着可能存在的危险。
哭声引导着他们向山林深处走去。约莫走了一炷香的时间,前方出现一片相对开阔的山谷。谷中有一眼早已干涸的泉眼,旁边立着一块半人高的、表面光滑的青色巨石。
而那凄楚的哭声,正是从那块青石之中传出!
月光透过云隙,洒在青石上,隐约可见石面上似乎有一些模糊的、非人工刻画的天然纹路。
“是山魄石。”清漪低语,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此石应是此地山岳灵性长久凝聚所成,可记录山川记忆,容纳地祇残念。看来,哭泣的并非鬼魂,而是这山岳本身残留的一段……悲伤的记忆。”
她缓步上前,并未拔剑,而是伸出右手,掌心泛着柔和的白色光晕,轻轻按在那块青石之上。
“尘归尘,土归土,执念何苦,困守斯处……”清漪的声音空灵而安抚,带着一种净化与沟通的力量。
随着她的吟诵和力量的注入,青石的哭泣声渐渐低了下去,最终化为一声悠长的、仿佛解脱般的叹息。
紧接着,那青石表面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散发出微弱的荧光,一幕模糊的景象,如同水镜般呈现在李玄微与清漪的脑海中:
那似乎是很久以前的景象,山清水秀,山谷中泉水潺潺。一位身着古蜀国服饰的少女,每日在此眺望远方,似乎在等待远征未归的情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青丝成雪,泪干泣血,最终她的执念与这片山峦融为一体……而后来,战火波及,古道废弃,山泉干涸,这份沉淀了数百上千年的悲伤与等待,便化作了这不绝的哭声。
景象消散,青石恢复了平静,那股笼罩山林的沉郁悲意也随之缓缓散去。
“原来是一段被遗忘的守望。”李玄微心中恻然。这并非邪祟,只是一段过于沉重的地脉记忆。
清漪收回手,神色平静中带着一丝怜悯:“执念太深,反成枷锁。如今执念已散,这片山林,或许能恢复些许生机。”
然而,就在两人以为事情已了,准备转身离去之时,李玄微怀中的《西游后录》残卷,却再次传来了异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