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蜀道云烟起 (1/3)
离开嵩山,李玄微与清漪并未返回终南山,而是直接取道西南,奔赴蜀中。风行驹脚程极快,日行数百里,将中原的平畴沃野远远抛在身后,前方的地势逐渐变得起伏,山峦的轮廓在视野尽头连绵成墨绿色的波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玄微望着远处隐约的群山,不禁低声吟诵。晚唐时节,中原与蜀地之间的官道虽经前人开拓,依旧险阻重重,加之藩镇割据,沿途关隘盘查甚严,盗匪蜂起,更添了几分艰难。
清漪神色平静,只是眸中多了几分警惕。“蜀地自古便是天府之国,亦是道教重要发源之地,传说中古蜀国与天庭关系匪浅,张道陵天师更是在此创立正一盟威道。此地‘节点’必然众多,灵气虽亦受‘天幕’影响而枯竭,但底蕴犹存,残留的秘辛与遗迹恐怕比中原更为古老隐晦。逆天盟绝不会放过此地。”
两人刻意避开繁华城镇与主要官道,专拣山间小路而行。即便如此,沿途所见,依旧触目惊心。村庄十室九空,田地荒芜,偶尔遇见逃难的流民,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如同惊弓之鸟。乱世的烽烟,并未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丝毫减弱。
数日后,他们已进入蜀道边缘。山势陡然险峻起来,栈道凌空,下临深渊,云雾在山腰间缭绕不散,湿冷的空气沁入骨髓。风行驹虽是灵兽,行走在这等险峻之地,也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翼翼。
这一日,行至一处名为“清溪镇”的山间小镇补给食水。小镇坐落于两山夹峙的河谷地带,原本应是商旅歇脚、颇为热闹的地方,如今却显得异常冷清萧条。镇上的居民行色匆匆,面带忧惧,许多店铺都关门闭户。
“有些不对劲。”李玄微低声道,他的灵觉敏锐地捕捉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令人不安的气息,并非妖邪,也非逆天盟那种暴戾,而是一种……沉郁的哀伤与怨怼,仿佛整座小镇都被一种无形的悲意笼罩。
清漪微微颔首,她也感觉到了。“先去打听一下。”
两人牵着马,找到镇口一家尚且开门营业的简陋茶肆。店家是个愁眉苦脸的老者,见到生人,先是警惕地打量了几眼,见李玄微气质儒雅,清漪虽作寻常打扮却难掩清丽,不似歹人,这才稍稍放松。
“老丈,敢问这清溪镇为何如此冷清?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李玄微要了两碗粗茶,客气地询问道。
老者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二位是外乡人吧?快些喝了茶走吧,我们这镇子……不太平啊!”
“哦?愿闻其详。”
老者看了看左右,声音更低了:“是‘哭山’!前面那座山,最近每到夜里,就能听到山里传来女人的哭声,凄凄惨惨,听得人心里发毛!起初还有人壮着胆子去查看,可进去的人,要么莫名其妙昏倒在半路,回来大病一场,要么就……就再也没回来!镇上请过和尚道士做法事,都没用!现在人心惶惶,能投亲的都走了,剩下的都是我们这些没处去的……”
“女人的哭声?”清漪秀眉微蹙,“持续多久了?可曾有人看清是什么?”
“有个把月了。”老者摇头,“谁也没看清是啥,就听着哭声,有时候像是在哭诉什么冤屈,有时候又像是在喊谁的名字……唉,造孽啊!都说是不是山里埋了什么冤死的女鬼,出来作祟了。”
鬼魂作祟?李玄微与清漪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疑虑。寻常鬼魂,即便有怨,也很难形成如此大范围、持续影响一镇之人的“场”。而且,他的灵觉并未感知到强烈的阴邪鬼气,反而那种沉郁的悲意更加清晰。
“多谢老丈告知。”李玄微留下茶钱,与清漪起身离开。
走出茶肆,清漪望向镇子前方那座被云雾笼罩、显得郁郁苍苍的山峦,轻声道:“不像寻常鬼物。这气息……更接近‘地祇’残念,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