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科场清流:爆梗惊四座 (3/3)
换源:
权责、严惩贪墨,保障漕运畅通。如此方为 “磨刀不误砍柴工” 之真格物致知,方能实现 “漕运畅通,国富民安” 之大道!”
整篇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实际。
既有犀利批判,又有建设性意见。
更绝的是通篇穿插着各种接地气、形象生动、甚至略带“粗俗”却一针见血的比喻和歇后语,将一篇原本可能枯燥无比的经义策论,写得妙趣横生、观点鲜明、建议具体。
读来令人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拍案叫绝!
此刻按例巡视的巡场官,面容严肃走过一排排号舍,看到的不是抓耳挠腮就是愁眉苦脸。
当他摇摇头,最终路过“玄”字第七号时,猛地停下了脚步。只见此号舍不仅没有异味,反而清香怡人,那考生更是神采奕奕,下笔如有神助。
他好奇地凑近些,瞥了一眼试卷上的内容。
这一瞥不要紧,正好看到“太监逛青楼——空有想法,无能为力”那句。
巡场官浑身一僵,赶紧用手死死捂住嘴。
他老脸憋得通红,肩膀控制不住地剧烈耸动,差点当场破功笑出声来!
他强忍笑意,深吸几口气勉强平复下来。
再仔细往下看,越看越是心惊!
此子见解之深刻独到、逻辑之清晰缜密、比喻之精妙泼辣、建议之务实可行,实属他监考多年所未见!
这哪里是考生答卷?
这简直是一篇针砭时弊、充满智慧的政论奇文!
他深深地看了林闲一眼,在心中重重记下了一笔:“玄字第七号,林闲……此子非常人也!文章竟能写得如此……如此清奇霸道。真乃科场一股泥石流!”
第一天的考试,就在林闲这爆梗的答题中,拉开了震撼人心的序幕。
他的这份答卷,必将在大周沉闷数百年的科举考场上,卷起一场狂野的波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