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人民作家到人民艺术家(7千章) (2/7)
万人遭灾,之后中原地区遭受战乱、旱灾,无数的灾民倒在求活路的路上。
李凖站在台上,眼含热泪的讲述他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同志们,1942,豫省大灾,我和老父亲一路西行,跑到西安过了大半年,当了半年的‘豫省担’。同志们,能吃饱的日子来之不易。文艺界有各种各样的风气,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忘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遇到了困难,有实际困难,也有思想上的困难。
在这里我想用教员在1944年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文章《为人民服务》里面讲的那句话——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豫省担”是指1938年之后,豫省因为黄河决口、蝗灾、旱灾产生数百万的难民,数百万的豫省人沿着陇海铁路往陕省走,走到西安和宝鸡讨活路。
他们用扁担挑着家当和孩子,所以被称为“豫省担!”
张思德则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944年因为救人牺牲。
李凖的话震耳欲聋,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上。等到李凖下台,刘一民率先鼓掌。
李凖下来后,刘一民将手帕递给他:“老李同志,擦擦!”
“一民,咱们是豫省人,我想你应该有更多的感触,能吃饱饭不容易啊。”
“老李同志,我明白,我相信以后一定不会再有吃不饱饭的日子了。”
刘一民握住李凖的手轻声说道,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圆脸的脑袋在两人中间出现,身材适中,但是因为圆脸,大家本能地会觉得这人有点胖。
“李老,刘教授,我叫钟阿城,大家都叫我阿城。你们好,我们这次一起前往南美,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有什么不懂的,还请两位前辈多多指教。”阿城笑着伸出了手。
刘一民看向阿城,抿嘴说道:“不用叫前辈,我比你还年轻。”
“闻道有先后,您成名的早,就是前辈。”阿城谦恭地说道。
李凖对这个谦恭的年轻人也颇有兴趣:“到了南美,我们都要多看少说,还是要听万团长和钱副团长、刘副团长的。”
“老李同志,折煞我了!”刘一民连忙说道。
“一民,你不用谦虚嘛!”
阿城此人非常健谈,讲起话来圆脸上的肌肉和眉毛都在抖动,再加上他绘声绘色的声音,一时间两人都对阿城充满了好感。
阿城主动提出请两人吃饭,刘一民笑道:“本应该我请,可惜一会儿我还有事儿,实在是没办法过去。”
阿城遗憾地说道:“一民同志,那有时间再请您。”
茅盾文学奖会议接近尾声,王濛作为文化部的领导为文学奖的闭幕做了讲话,号召文学界一定要做好“社会主义文学”工作。
散会之后,巴金和曹禹一起来到了文化部,找到了正在工作的夏言。
能看得出来巴金身体确实不是很好,到了文化部的办公室,巴金已经气喘吁吁,不时地拿出手帕擦嘴,额头汗水密布。
曹禹心疼地说道:“我的老巴哥哥,你要是身体不舒服,你在沪市待着多好,千万不要惦记这些杂事,一切以身体健康为重中之重。”
“家宝啊,有些事情可以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