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欧洲出版商齐聚燕京 (3/5)
品十分关注人的命运、富有反抗精神,这也是大家喜欢他作品的原因。”
“你会给马尔克斯回信吗?”
“我已经回了。”
“内容可以讲一下吗?”
刘一民简单的给于佳佳讲了讲,最后于佳佳问刘一民是用英文还是中文给马尔克斯回的信。
“我用中文。”
“你不怕马尔克斯看不懂吗?”
“马尔克斯先生会找翻译的,正如同我也看不懂西班牙语。”
于佳佳笑着结束了这次采访,手上麻利的收拾着东西:“刘一民同志,咱们半年后再见。”
“怎么?你要去哪里?”刘一民问道。
于佳佳说道:“下个月我要去美国,从美国回来之后要去南方了。”
“采访奥运会?”
“对,我是记者团的采访记者之一。从美国回来我要到南方一地当《中青报》分社的负责人,不过是临时性质,年底应该就能调回燕京。”
刘一民调侃道:“你这是要升职了啊!”
“升职谈不上,分社的工作其实挺简单的。在总部接触到的新闻多,更能锻炼人。”于佳佳一度认为,这是将她流放岭南。
刘一民说道:“南方现在经济活跃,活跃的地方新闻就多。以往你还单独跑到南方采新闻,现在直接到南方,离新闻源更近了。
另外宰相必起于州部,到分社可以锻炼你的管理统筹能力。再调回燕京总部,说不定以后能当主编嘞。”
听到刘一民的后半句话,于佳佳无奈地说道:“当个小记者更轻松一点,只用专注新闻就行了。”
“当了领导,可以干更多的事情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中午在院子里吃过饭,于佳佳回到报社赶文章去了。
6月29号,刘一民应《诗刊》主编邹获凡的邀请来到了团结湖旁边的文联大楼。
这里正在举办第一届全国诗歌刊授学院的成立大会,邹获凡去年就在张罗着这个学院,还邀请刘一民给学生讲课。可惜去年没能成立,直到今年才开始成立。
邹获凡张罗的这个刊授学院,规模不大,但是召集来的文坛名人不少。
在这里刘一民见到了冯至、张广年、严晨、艾清、臧克家等人,他们将组建成校务委员会,邹获凡任院长。
刘一民依次给大家打着招呼,张广年笑着说道:“中国的马尔克斯来喽!”
“我应该叫一民为所长,我现在是文研所的兼职教授。”冯至笑呵呵地说道。
刊授学院的成立大会还没开始,诗坛的众人好奇地问刘一民他们文研所到底研究的是什么东西。
“研究的很简单,就是文研所的名字嘛,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刘一民言简意赅地说道。
“具体研究的呢?”艾清问道。
冯至摆了摆袖子说道:“我来给大家讲讲。”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