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八宝山追悼会 (2/4)
;有些人托朋友送上了挽联,有的人可能现在还不知道。
邹获凡念了念刘一民的挽联:“以笔做枪战斗半生,惊闻噩耗倾痛泪;化墨为犁耕耘一世,恪承遗志续长征。”
崔道逸在旁边催促道:“老邹,别念了,走吧!”
走进礼堂,李记的家人穿着黑色的衣服戴着白花站在侧面,李记身穿“四十八杠”的石油工人工作服,今天,以石油工人的身份告别这个世界,
从玉门到大庆,他几乎踏遍了整个新中国的油田,被誉为“石油诗人”,他的诗歌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石油工人为祖国挖石油的奉献精神,跟著名的铁人王进喜一起睡过地窝子。
王进喜曾经评价李记,跟李记相比,李记才是革命的老黄牛。
刘一民跟随着人群,走到李记的夫人李晓为身旁,李晓为神情悲切,看到刘一民后擦了擦泪水,说道:
“一民是吧?老李生前总是提起你,他为文坛后继有人感到高兴,也为豫省出了一名青年作家感到高兴,你能来送他一程,他肯定很开心。”
听到李晓为的话,刘一民更难受了:“李记先生,前几天还说要亲自给我颁奖,他是一位好前辈好诗人,是真正的人民诗人,也是作协的好干部,您节哀!”
刘一民跟李晓为拥抱了一下,李晓为说道:“有时间来家里坐坐。”
在追悼会现场,不少人发言表示对李记的哀悼,为文艺战线失去了李记同志,感到惋惜。在现场,刘一民见到了很多燕大的教授,例如谢冕、吴组缃等等。
接下来的日子里,报纸和杂志上,经常出现大家对李记的缅怀作。
外研社,看过《狼烟北平》之后,外研社的留学生兴奋异常,经常聚在一起讨论《狼烟北平》是如何如何的精彩,里面出现的场景跟自己了解到的老北平一致等等。
也有人可惜只看了一次,他们中文半吊子,看一次就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还没尝出来味道就没有了。
纷纷要求,有机会再去看一看。刘一民要求他们把《狼烟北平》好好学习一遍,等到时候再看就容易理解多了。
在李聪仁的带领下,外研社的学生开始了积极学习《狼烟北平》的热潮。
“刘,你的《绿皮书》怎么样了?”李聪仁关心地问道。他今年回去的时候,还专门跟朋友吹嘘了一下,东方有个刘一民,写了一本给美国人的书,关键是写的特别好。
大家都不相信,他等着发表,狠狠地出一口气。
“正在翻译,我估计用不了多久,就翻译好了!”刘一民回答道。
也有几个月时间了,老徐同志应该快翻译完了。跟在法国时候相比,老徐同志还是懈怠了。
李聪仁又将自己学中国历史的苦恼:“学习了一年时间,我以为终于明白了一点,可是抬头才发现,武周的历史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中,只不过占了极小的一部分。我要是真的学完,还不知道要到啥时候。”
李聪仁的吐槽,引起了大家的共鸣,纷纷谈论起自己的感受,每次好像都觉得自己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可是没过多久,等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又为自己的浅薄感到羞愧。
“还是美国的历史好!”李聪仁皱着眉头说道。
“你们那也叫历史,总共才多长时间,还没我们汉朝的历史长。”刘一民说道。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