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八宝山追悼会 (1/4)
苏民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诉了刘一民,刘一民顿时觉得耳朵嗡嗡的,旁边的朱霖赶紧扶住了刘一民。
刘一民望向苏民,目光里面充满了不可置信。苏民冲着刘一民点了点头:“这是真的,估计现在整个燕京文坛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知道了。”
苏民又问道:“你们关系很好?”
“他刚替我吵过架!”刘一民的声音压的很低。
当刘一民再次见到李记的时候,已经是在医院里面。走廊里挤满了人,艾清、邹获凡、崔道逸、严晨等人都在,还有一些他没有见过的诗人、例如臧克稼等人。
“一民,你也得到消息了?”崔道逸问道。
“我刚在人艺,师兄,前两天不是还好好的吗?”
崔道逸叹了一口气,眼角还带着泪痕:“突发心脏病,医院没有抢救过来。”
病房里面挤满了李记的家属,伤心的哭声从病房里面传来。有儿女的哭声,也有夫人李晓为的哭声。
邹获凡悲痛地说道:“他才58岁,两年后才60,年纪轻轻的,就这样走了。这两年他为作协的恢复和文坛青年人才的培养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恢复成立作协文讲所,今年刚准备开始招生,他还没看到文讲所的成立就走了。”
李记去世的当天,还在布置文讲所成立的硬件设施,专门批了最新的电视机和录音机给了文讲所,给林为民同志入学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这个噩耗,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接着,楼梯口又急匆匆地赶过来了一群人,以周杨为首,文联的几名重量级的领导也赶到了病房,在医院里的张广年跟在身后。
周杨和张广年看到刘一民后微微颔首,人群自动分开了一条路,直通病房里面。病房里面,李记的儿子像是失了魂一般,嗓子都哭哑了。
周杨握住李记夫人李晓为的手安慰了几句,又对着李记的儿子说道:“也不能全怪你,你不要太伤心了,要不然你父亲走不安宁。”
原来,李记引发心脏病的原因是误喝了李记儿子用来治疗关节炎的药酒。
“周伯伯,张伯伯,我对不起我父亲啊!”
作协很快就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协助家属准备李记同志的后事。崔道逸找到刘一民,告诉他,家属点名想让刘一民参加追悼会。
“这是李记同志的夫人李晓为同志对治丧委员会提出的要求,一民,也别太难过了!”崔道逸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宽慰道。
刘一民跟李记认识的时间,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记得当时还是因为到作协领取出国的置装费,李记专门找刘一民聊了聊。
“当时,李记同志见我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小老乡’来了!”
之后数次见面,只要有外人在场,李记介绍刘一民,总是说一句:“刘一民同志,我的老乡。”
“李记同志在如今的文坛不是属于天生才华洋溢的那群人,但绝对是属于踩着土地干文艺工作的那群人,他是劳动人民的诗人。”崔道逸这个评价,应该是属于文艺界对李记的普遍评价。
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因为去世的消息很突然,加上追悼会举办的也匆忙,李记除了燕京的朋友之外,外地的都没能赶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