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5集《直解》 (5/7)

把它贯穿起来,就是唯识性。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乃远离我法二执,二空妙智所显,即诸法之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

    这样的道理我们怎么能够开显呢?要远离我法二执,由二空的智慧才能开显。这个道理是诸法的胜义,太殊胜了,世间上的道理是不能比的。它的名词,或者叫一真法界,或者叫真如,都可以。真,就是真实不虚妄,这个道理是不虚妄的,不颠倒的,它没有变化的;如者,恒常而不变易。真,它真实而不虚妄;如,如常而不变易,所以叫“真如”,来形容这个道理。再看第二段。

    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迷不染,在悟不净;常如其性故,即唯识之实性也。

    我们凡夫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但是这个道理不能减少;圣人造了很多很多的功德,在我们心中,他的道理也不能增加一点。在迷,也不能染污它;在悟,也不能使令它清净。它的体性,这样的道理是常如其性,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识的真实体性。我们这一念心是怎么真实体性呢?讲了那么多,我们这一念心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简单道一句,我们这一念心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就是这个道理。“即唯识之实性也”,这一切的事相都是依着这个道理在运转,是这样子。

    好,我们看附表第十九,根据蕅祖的《观心法要》,把这个真如——唯识实性,把它做一个说明。附表第十九、唯识实性。就是附表第四十一面。

    附表十九——唯识实性

    这个唯识实性就是真如,它有两个相貌,从两个角度去看。

    (一)自性

    “于一切位”——圣凡因果世出世间诸分位也。由真如“不变随缘”,故云于一切位。

    第一个,从它作用的角度,“于一切位”。蕅益大师把“常如其性”加一个“于一切位”。“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什么叫于一切位呢?“圣凡因果世出世间诸分位也,由真如不变而随缘,故云一切位”。从它的随缘义来说,不管是圣人,不管是凡夫,有各式各样染净的因果,世间、出世间的差别,十法界有各式各样的差别。这些差别的相貌是什么道理建立的呢?是因为真如它能够不变而随缘。所以讲这个道理是遍于一切位,它有随缘义。那么从它的不变义来说:

    “常如其性”——由真如“随缘不变”,故一切位,常如其性。

    它也具足不变。说我们看到很多唯识的相貌,心识的相貌有了境、思量、异熟。每一个人在造业的时候,善业、恶业的势力不同,每一个人对于了境的功能、思量的功能、异熟的功能也各式各样。男人有男人的了境、思量、异熟,你今生做一个男人,你的了境、异熟、思量是这样子;你下辈子变成一个女人,你的了境、异熟、思量又变化了;你做一个蚂蚁也不同,做一个转轮圣王也不同。这都是属于随缘义,各式各样的差别。

    但是这当中,我们的心应该有一个体性是不变的,就是常如其性故,它有一个不变的体性。当然这个不变的体性就是空,简单讲这空性是不能改变的,我空法空是不能改变。所以,真如也有随缘不变,它“于一切位常如其性”,这种空性的真理,你造恶业和造善业是不能使令它改变。

    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如水与冰同一湿性,岂凝然死定之谓哉?!

    ——《观心法要》——

    这个“随缘不变”,真空而妙有,妙有而真空,这样的道理在凡是不能减少,在圣也不增,处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讲一个譬喻,如水和冰同一个湿性。这个水是一种赞叹,就是圣人的涅槃清净的功德,这个冰就是凡夫的这些苦恼的境界。不管是水和冰,都是同一个真如道理。这世间上是什么道理呢?就是一个真如的道理,同一个湿性。这种道理“岂凝然死定之谓哉?”这个是呵斥外道的无想定和小乘的灭尽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穿书农门继妹,大佬兄长们有点宠 重生88:踹掉渣女后,我成为亿万富豪 大唐最牛王爷 重生明末再造华夏 外星异种驯化手册[人外] 修仙靠空间,逆天改命当主角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争得门楣扬 神雕:我,剑仙,镇压天下 破茧:文物修复师的逆袭人生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相关推荐:
剑主诸天 神鬼传说 开局穿越,躺平就能修炼到满级! 斩气界 听说我死后成了反派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