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集《直解》 (5/8)
bsp;其次跟它的现行也有关,第八识的现行。第八识假设是变了一个男人,阿赖耶识是创造一个男人的阿赖耶,异熟,这个时候你的前六识的了别,就以男人为中心发动这样的眼耳鼻舌身意,发动了这样的一个思想,主要是第六意识。如果你第八根本识是一个女人,你就以第八识的女人为中心,发动你的思想行为。所以跟现行是还有关系,跟你的种子、跟你的现行都有关系,种子是亲因缘,现行是增上缘。当然这当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还有所缘缘,还有得无间缘,都要考虑下去,这里指出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缘。
八、云“五识随缘现”等者——谓前五转识,皆仗众缘方得生起现行。如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三识七缘生。缘具则不妨俱起,缘缺则不必俱生。故云“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多少无定。水喻第八藏识,波涛即喻前五识也。
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讲到这三个,三句话。“谓前五转识,皆仗众缘方得生起现行。”说前五识都不是恒常住不变异的自我,那它怎么生起了别呢?皆仗众缘,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经常用第六意识在思惟,要不看经典,也不学《唯识学》,我们也不知道第七、第八的存在。就是依止第六意识;依止第六意识来造业,也依止第六意识来受用苦乐的果报。我们会认为这个第六意识是恒常住不变异的我,会有这样的思想出现。
这个地方是讲“五识随缘现”,当然这个五识包括前六识,这个前六识的生起是随顺因缘而生起。不是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有独立自主体性的,不是的,没有因缘就不能活动的,就破除我们对第六意识自我的执著。说“前五转识,皆仗众缘方得生起”。
讲一个譬喻,“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三识七缘生。”眼识的因缘比较多,比如说它要光明、还要空间,你在黑暗当中眼识不能了别。耳识就不要光明了,在黑暗当中你念佛,也能够听到你的声音,但是它要空间。鼻舌身连空间都不需要,七个识。“缘具则不妨俱起,缘缺则不必俱生,故云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讲一个譬喻,波涛依止水。这波涛指的前五识,这个水指的是大海,就是第八识。“多少无定,水喻第八识,波涛喻前五识。”这个地方是讲前五识它的俱转门。
再看第六意识的情况。
九、云“意识常现起”等者——谓前五识,所藉缘多,缘有具缺,故起灭不定。第六意识,所待缘少,缘具无缺,故常得现起,但除五位,暂时不行。一者生无想天,二者入无想定,三者入灭尽定,四者极重睡眠,五者极重闷绝也。
“云意识常现起者”。这个地方就包括了“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这个地方是讲起灭分位门,单独讲第六意识,前面讲前五识,这个地方单独讲第六意识。“谓前五识,所藉缘多,缘有具缺,故起灭不定”,前五识所需要因缘太多了。第六意识所需要因缘比较少,“缘具无缺,故常得现起”。当中除了五种情况暂时不起现行,“一者生无想天,二者入无想定,三者入灭尽定,四者极重睡眠,五者极重闷绝也。”
关于这一点看附表第十四,我们根据《成唯识论》把第六意识的一个起灭分位做一个解释。附表第十四,先解释标题。这个起指的是第六意识的现行叫起,它生起了“了境”的功能;这个灭就是指的不起现行,叫灭;这个分位指的是它的差别情况,什么情况起现行,什么时候不起现行,它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情况,这叫分位。这当中分成两类:第一个就是前五识,第二个就第六意识。先看前五识。
附表十四——起灭分位门
前五识——前五识须待多缘和合,方得现起,故由生缘之具足不具足,或一识乃至五识同时并起,或不并起。如波涛依水,或一浪起,或多浪起。是中前五识或一或多现起,第六意识必随之俱起。
“前五识须待多缘和合,方得现起,故由生缘之具足不具足,或一识乃至五识同时并起,或不并起。如波涛依水,或一浪起,或多浪起。”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这个了别性,它有时候是一个生起、有时候两个生起、有时候三个生起、有时候五个都生起;有时候前一刹那一个生起、第二刹那两个生起、第三刹那五个生起,就是有各式各样的因缘,就有各式各样的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