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十二卷《直解》 (3/13)

活动。还有这个作意,作意当然是个心所,要有这个警觉性。第六意识当分别依,第七意识当染净依,第八识的根本依。反正前六识的活动一定有第七第八的。还有等无间缘有四种因缘。这个地方的九缘生是不包括等无间缘。

    这个眼识它还要多出两个因缘,就是空间跟光明当增上缘,有空间有光明。耳识它是八缘,它不必要光明,您在黑暗当中念佛,您也能够听得到声音的。鼻舌身三识是七缘生,鼻舌身连空间也不需要了,它这个根跟境可以完全地接触,它根跟境不需要空间。

    “缘具则不妨俱起,缘缺则不必俱生。故云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这波涛指的是前五识,这个水是第八识。这个前五识的生起,有时候是一个心识,有时候两个心识,有时候五个心识,它是不决定的,就是您因缘具足了就生起了,因缘不具足就不现起。当然前五识在我们日常使用当中,特别是强调耳识了。就是我们在这前五识是取现前的境界,这第六意识的了别性要明了现前的境界,一定要依止前五识。前五识不给它讯息,第六意识不能了别现前的境界。

    在我们娑婆世界当中,这耳识它的力量特别强大,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音乐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地厉害,不管是好的音乐,不管是坏的音乐,因为这个耳识的力量太大,就是前五识的生起,耳识是最常生起的。

    印光大师讲出一个理由说:为什么我们在念佛当中要执持名号呢?要听这个佛号的声音,而不要用眼睛去观想观像呢?因为这个持名一法,不但摄心最能养神。就第一个它容易去取到所缘境的相貌,在前五识当中,最容易去取到所缘境相貌的是耳识,它最容易摄心。第二个它有持久性,就是这个眼识、鼻识、舌识、身识,它很容易疲累,它不能持久。但是您耳识能够长时间的听声音而不疲累。这个果报体,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个果报体它耳识就特别地强大。

    所以一般我们在佛法特别是中国佛教很强调这个音声佛事,您看中国佛教的梵呗,靠音声来宣扬真理,因为这个耳识功能太强大了,它能够吸收,长时间地去吸收外在的熏习,所以这个耳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我们再看第九科,这个第九科是讲到起灭分位门,前面的是讲到前五识的生起因缘,这是讲第六意识的生起因缘:

    九、云“意识常现起”等者——谓前五识,所藉缘多,缘有具缺,故起灭不定。第六意识,所待缘少,缘具无缺,故常得现起,但除五位,暂时不行。一者生无想天,二者入无想定,三者入灭尽定,四者极重睡眠,五者极重闷绝也。

    这一点我们看附表第十四就是这个补充讲表第二十八面:

    附表十四——起灭分位门

    第二十八面它这个是起灭分位门,我们这一科在《成唯识论》是把它判做起灭分位门。这个“起”就是现行位,就是它前六识生起了别的功能叫“起”。这个“灭”就是种子位了,它是变成一个潜伏的功能,这个分位就是它的一个差别情况。因为这样的了解能够引导我们通达诸法实相,所以叫做“门”。它有一种门的功能。我们先看前五识:

    前五识——前五识须待多缘和合,方得现起,故由生缘之具足不具足,或一识乃至五识同时并起,或不并起。如波涛依水,或一浪起,或多浪起。是中前五识或一或多现起,第六意识必随之俱起。

    这个我们讲过了,就是前五识它的了别性就是各自独立的了。比如说我们前一念可能是耳识生起,第二剎那眼识生起,第三剎那两个识都不生起,第四剎那四个识都生起,就是每一个剎那它那个前五识的生起,它是随外在因缘变化,它前五识的生起是不断、不断地变化的。而它只是能够了别现前的境界,所以它生起都是剎那剎那的变化,它不能去回忆过去,也不能去观想未来,是这样子。所以如波涛依水。这个波浪当然这个水是经常存在的,这波浪就是要有风的刺激了,一个东边风吹过来,生起一个东边的波浪,西边的风吹过来西边的波浪,这各式各样的风就生起各式各样的风浪。或者全部没有风浪。前五识的生起亦復如是,如波涛依水是这样子。

    再看第六意识,这个前是打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玄剑烬途 大明补牙匠 我能识别万物,但信息是错的 天命锈材 蜀山:灭绝 凡人修仙:我能变废为宝 我女友是弦乐大魔王 我真不想修仙啊! 被逼做通房?我转身嫁渣男他爹 这本书的名字叫:空
相关推荐:
天命锈材 凡人修仙:我能变废为宝 异界殖装:从抱脸虫开始的 从搜山降魔开始成神 剑主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