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二卷《直解》 (3/11)

字,释彼“说有”二字之疑。

    一般的外道说,说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现,离开了心,别无实我相跟实我的法相可得,为什么世间跟诸圣教,都说有我相、法相存在?他问的意思是这个意思。这个颂里面就以“假说”二字,来解释“说有”二字的疑惑。说这个我相、法相安立是假说的,是名言安立假说的,来解释这个有,说有,这个有就是存在义,就是我相、法相的存在。当然这个假说有两种假说,说是世间的假说,是情执的假说,你自己一厢情愿的一个假说,你所诠释的相貌并没有符合真实相,真实相当中,我们生命的相貌当中没有这个东西存在,你自己捏造出来。这个唯识学叫作徧计执,你心中所形容的境界跟实际的境界是不同的,叫徧计执。

    佛法的这个假说是依他起,就是你的内心当中实际出现了这样的相貌,佛陀为了诠释这个相貌让你了解,他就如实讲出这样的名言,而这个名言也正好符合了生命的真实相,这叫依他起性,依他起有,不像前面的徧计执有。所以这个有是有这两种差别,这个前面事实上也讲很清楚,这个是一个问答里面的一个总说,这以下两个问答是一个别说。

    问意——谓“无”则不宜说。

    答意——谓虽说但是“假”。

    我们凡夫的思想就是对立的,说你这个说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现,离开了心,没有我相、法相可得,那你说无,就不应该说有了,论师的回答说:“虽说但是'假'”。虽然我说有我相、法相,虽然说是万法唯识,但是也不妨碍这个假名假相的安立。这句话意思是说,外道是以空来碍有,以空来障碍有,所以你说:离开了心没有法存在,那就是一切法是毕竟空的意思了,那你就不应该说是有我相、法相安立。那论师纠正他说:不对,虽然说空,但是不妨碍这个假名的安立,这是不妨碍的。这个是回答以空碍有的问难。其次:

    问意——谓说“有”不应说“无”。

    答意——谓“非有”但“假说”也。

    好,那你说有我相、法相,就不应该说空,这个是以有来碍空。既然说有我相、法相的安立,就不应该说万法唯识,以有来碍空。论师的回答说:不对,“谓'非有'但'假说'也。”虽然本性是空,虽然是非有,但只是这个东西的本性是非有的,是空的,只是假说,名言假说的而已。这段是回答以有来碍空,这段大家私下再体会一下容易明白。

    总之唯识的思想是安立了非空非有的一个中道,他以万法唯识来解释诸法实相,远离了空的这边,也远离了执着有的这边,这两个问题把他合起来就发明中道义。

    既无“实我”、“实法”,但是由于“假说”,所以随情施设妄有种种相转。

    虽然说从唯识性的角度是我空、法空的真理,但是从唯识相,从依他起的角度,也不妨有种种名言的假说,来安立种种杂染的相貌跟清净的相貌。

    这个唯识的宗旨主要是说万法唯识,万法唯识这当中有两个部份,就像那个《大乘起信论》说的,这念心识有这个心真如门跟心生灭门,这个心真如门就是讲唯识性,当我们在观察心真如门的时候,那是离一切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名字相,就是诸相叵得,祖师说你这个时候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你不能有名言,不能讲话的,你一讲话,那就落入方便,因为在唯识性的心真如门当中,是没有杂染相、没有清净相可得,一切相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是一切法如的境界。

    我们念头一动,那就是心生灭门,那是讲作用,这个作用就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我们随顺世间的名言而活动,随顺于这种无明的妄想而活动,那他所带动的是一个烦恼障、业障、报障的这个流转的痛苦的是果报,假设我们心中的生灭活动,是随顺于圣教的名言,我们思惟法义,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我们心中所随顺的是一个圣教的名言,这样子的心识所带动的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功德庄严的一个境界,这两个差别都叫作唯识相,或者《起信论》说是心生灭门。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阳光正好 罗小黑:鹿野向我表白!? 吾父耶和华 洒家鲁智深,白蛇来报恩? 小富则安 重生后我踹了舔狗剧本绑定了逆袭系统 岳家连 长公主是恶雌,大佬们哭着求她疼 退队妳们提的,我组新团急什么? 一统三国才发现是超神
相关推荐:
剑主诸天 神鬼传说 开局穿越,躺平就能修炼到满级! 斩气界 听说我死后成了反派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