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七十二章 入籍 (3/5)

br\/>朱寅将便签递过去,“便签在,找王祇侯(典吏)。”那书手点点头,指指边上的鼓凳,“先等着吧。”朱寅和宁采薇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看着其他人在各位书手、典吏的书案前办事。至于户书老爷(户房司吏),不好意思,作为二等“大吏”,已经很少亲自办事了。朱寅很快就知道王典吏是谁了。是个身穿青色公服的白胖子。在朱寅看来,六房相当于后世的县府各局。各房司吏,相当于局长,正科级实职领导。各房典吏,相当于若干副局长,副科级实职领导。不过,典吏和典史一笔之差,权势却差远了。典吏只是司吏的副手,属于胥吏。典史却是县衙诸吏首领官,虽还不入流,却是半个命官了。如果典吏是副局长,那么一笔之差的典史,就是政法高官兼办公厅主任、纪高官、检察长。权势不可同时而语。所以在县衙,典吏们流传这样一句话:“典吏不少横,少横人上人。”县衙是个很大的机构,五脏俱全,就是一个微型的朝廷。除了知县、县丞、主薄、巡检、教谕、典史等,还有一大票吏员。知县作为一把手,统管全县军政大事,当然是一把抓。肯定忙不过来。官府实际事务,就落到了六房为主的胥吏之手。明朝三等胥吏,类似唐朝的流外九等。可要说起实权,明朝三等胥吏,可比唐朝流外九等强多了。难怪顾炎武曾言:“百官者虚名,柄国者胥吏。”这话当然偏激了,但还是很有道理。很多大臣的奏疏建议、施政纲领,都不是他本人的意思,而是身边幕僚书吏的手笔。因为科举读书出身的官员,工作能力大多很差。反而是那些善于庶务、长于实事的幕僚胥吏,工作能力很强。说大明朝实际上是胥吏在管,也无不可。很快,就轮到朱寅办事了。他早就打听明白,买户口,就是衙门里直接给钱办事。童叟无欺。买户口在地方官府看来,不是违法枉法,而是“合法”业务。因为这是…安置流民!是为了地方治安!区别在于,你给钱才办。这钱也不是经办者一人所有,而是进入官府的小金库,只是不上交而已,属于小集体的利益。王祇侯只是个三等书吏,属于在编人员的最低级。可是他却管着一群不在编的书手,手中捏着不小权力,谁敢说他不是官老爷?“祇侯老爷,我要入户本县。”朱寅叉手行礼,直截了当的说道。说完,他递上早就写好的户籍名单。户主是他自己,宁采薇是童养媳…其余人是“收养”关系,当然也就是“奴仆”。王祇侯(典吏)没说话,只是挥挥手,然后咳嗽一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他整个肥硕的身子,都深深坐入太师椅上,靠着椅背,取出一把小小的梳子,慢条斯理的梳理自己的抚须。一个老成的编外书手笑道:“你姓朱,可是宗室?从哪里来?大人呢?”他虽然笑呵呵的,可是眼睛却像刀子一样,仔细盯着朱寅的小脸。朱寅露出一丝愁苦之色,“从南洋回来,不是宗室,大人被海盗劫走了,不知生死。”那书手追问道:“为何要在本县落户?”朱寅毫不犹豫的回答:“祖上是江宁人,所以来此落户,算是归乡。父母若是平安无事,也会回江宁找我。”那书手又道:“你没有地产,要落籍十几人,只有买地造了鱼鳞册,才可新造黄册入籍。”“至于城中商籍,如今不予办理,南京户部、守备衙门都要申饬。”书吏说的,是最妥当的做法。买地造了鱼鳞册,再造黄册,法律风险最小。而且,只能入农籍,不能入商籍。可能是因为南京城中的人口太多了。虽然农籍和商籍都属于民户,但赋税管理还是不同的。朱寅心中有数,所谓买地,其实就是高价购买一些荒山野地,不值几个钱,也就是糊弄户部。“我买地。”朱寅点头,“不过,我想离城近一些,越近越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搬空养父母家,七零真千金养大佬 被渣男送去留种?我反手虐哭渣男 我不混娱乐那个圈 禁忌蝴蝶 直播撩汉翻车,榜一竟是我队长 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摆摊算命,觉醒逆天改命系统 梦幻西游之重生学生时代 混元书 美利坚,我的系统来自1885年
相关推荐:
被渣男送去留种?我反手虐哭渣男 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摆摊算命,觉醒逆天改命系统 带着异能穿乱世,我成开国女帝了 朱颜执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