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惊天论断(上) (2/4)
。
此举,与南京方面坐视‘五三惨案’而一味妥协绥靖……
二者相较,孰高孰低?
孰真正赢得民心与大势?”
张汉钦毫不犹豫,正气凛然,声如金石:
“保境安民,乃军人之天职!
外寇杀我同胞,占我土地,若仍苟且偷安,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
我华夏军民之血性、之担当,绝非常南京此等怯懦无能、只知内斗之辈可比!
先生此问,答案自在人心。”
“说得好!
血性未冷,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此正是你张汉钦能凝聚人心、屹立不倒之根基!”
蒋海宁先予以高度肯定,但随即话锋如刀,直刺核心,
“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是你与你的东北团队这种基于我华夏之血性、之义气、乃至……
基于普遍人性常理来进行战略判断的方式,在应对彼邦倭寇时,恰恰可能陷入最大的认知误区!”
他猛地伸手指向东方,仿佛要指向那个隔着大海的岛国:
“汉钦,邻葛,你们皆在用己之心,度彼之腹!
在你们看来,每一个生命都无比尊贵,军人天职在于保卫黎庶,国力羸弱便需休养生息,见死不救乃是力有不逮之明证。
此乃天经地义之人情常理。
然,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眼中,为了达成其‘八纮一宇’之野心——
莫说是五千旅大守军,便是五万、五十万、乃至五百万国民之性命,亦不过是棋盘上可以随时舍弃、用以实现更高战略目标的冰冷棋子!”
“放弃旅大?见死不救?”
蒋海宁发出一声极具穿透力的冷笑,
“汉钦,你当真以为他们是力有不逮,被动放弃吗?
不!
以我对彼邦决策机制与民族性格之了解,这极可能是一场处心积虑、图谋极为深远的战略欺骗!
他们不是不能救,而是故意不救!
他们要用的,就是这五千‘玉碎’的倭军之血,来达成三个目的:
一、激发其国内同仇敌忾之疯狂战意;
二、牢牢拴住你东北军最精锐的主力于旅大攻坚战场,消耗你的时间与精力;
三、最重要的一点,麻痹你的战略判断,让你基于‘常理’,误判其已无力他顾,从而放心大胆地、毫无后顾之忧地挥师南下,与南京决战!”
张汉钦的目光骤然缩紧,眉宇间笼罩上一层厚重的阴霾。
他并非愚钝之人,蒋海宁这一点破,他脑海中立刻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