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回头草 (4/8)
nbsp; “一家中国小公司,为山西的煤矿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通信难题。“汉斯用德语说道,语气中充满钦佩,“在井下六百米,他们的模块连续稳定运行超过半年,连我们的产品都做不到。“
苏明远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顿:“这家公司叫什么?“
“旭日科技。“汉斯掏出手机,调出会议记录,“很有意思的名字,像初升的太阳。“
这时,论坛**端着酒杯过来:“明远,听说你们最近在工业云平台上的进展很快啊。“
苏明远优雅地举杯致意,同时用另一只手在西装内袋里轻触手机,给助理发了条简短的消息:“查旭日科技,所有资料。“
半小时后,论坛进入交流环节。一位来自鞍钢的技术专家正在发言:“......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轧钢车间,某些国际大牌的产品反而不如本土小企业的模块稳定。“
苏明远注意到,坐在角落的几位重工企业代表都在点头。他缓步走过去,自然地加入谈话:“各位说的本土企业是?“
“就那家旭日科技。“一位头发花白的总工程师回答,“虽然规模小,但产品做得扎实。“
另一位化工厂的技术主管接话:“我们也试用过他们的产品,在腐蚀性环境下表现确实出色。“
苏明远面不改色地听着,手中的酒杯稳如磐石。直到助理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将一份薄薄的资料递到他手中。
回到浦东的顶层办公室,苏明远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霓虹闪烁的金融中心。
助理站在他身后,谨慎地汇报:“颜旭的公司在京郊租了个旧仓库,团队不到二十人。但他们最近拿下了北方重工、徐工等多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订单。“
苏明远翻开资料,看到仓库照片上那个穿着工装的身影,嘴角微微上扬:“从消费电子转战工业领域......有意思。“
“需要采取行动吗?“助理问道,“他们在挖我们看不上的边缘市场。“
苏明远走到酒柜前,重新斟了杯威士忌:“你看过他们的技术方案吗?“
“粗略看过。用的都是成熟技术,但组合方式很独特,特别注重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这就是问题所在。“苏明远轻轻摇晃酒杯,“我们追求的是平台化、生态化,他们在做的却是深度垂直。就像......“
他停顿片刻,找到一个恰当的比喻:“就像我们建的是购物中心,他们开的是专业诊所。看似不在一个赛道,但总有一天,病人会发现诊所比商场更懂治病。“
助理若有所悟:“您的意思是......“
“工业互联网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平台有多华丽,而在于能否解决实际的工业问题。“苏明远走到智能白板前,画出一个坐标图,“我们在横向上扩张,他们在纵向上深耕。短期内相安无事,长期看......“
他在纵坐标的顶端画了一个醒目的红点:“他们会成为我们生态中最难啃的骨头。“
深夜的办公室里,苏明远独自翻阅着旭日科技的技术文档。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某个矿山项目的测试报告中,旭日科技的团队记录了连续72小时不间断的现场调试,解决了连设备原厂都束手无策的通信干扰问题。
这种执着,让他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刚入行时,在工厂车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