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6K求月票) (4/9)
; 毕竟一道有成已是困难,再分心二道、三道,便是再有天分的人,也难有作为。
陈逸扫视一圈,看出他们的心思,笑了笑说道:“这句话记下即可,不必深究。”
说着,他便吩咐马观留下解答这些学子的疑问,接着走出学斋。
刚到门外,守在外面的凌川先生微微躬身道:“听轻舟先生教课,在下受益匪浅啊。”
“只等在下回去后尝试一二,兴许能够像院长和卓英那般书道小成。”
陈逸回了一礼,说:“一家之言,有没有用还要靠自身。”
顿了顿,他笑着问:“今日是凌川先生收取那些字帖?”
凌川先生面露讪然,道:“院长订的规矩,在下推脱不得。”
陈逸点了点头,抬手示意他去学斋即可,便告辞前去找岳明先生。
凌川先生看着他走远,思索片刻,摇摇头走进学斋取下陈逸授课所留字帖。
另外一边。
陈逸来到岳明先生所在宅院后,意外看到李怀古也在,不免笑道:
“怀古兄今日怎么有闲到书院?”
李怀古面露苦笑,道:“不瞒轻舟兄,我来此的确有要事。”
陈逸微一挑眉,坐到他旁边,看了看他和岳明先生两人问:“衙门那边又有难题?”
岳明先生脸上有些不悦的回道:“那刘公墨当真不知所谓,他竟想让老夫担任此次岁考的副考官。”
“哦?有这回事儿?”
李怀古点了点头,无奈的说:“若非如此,布政使大人也不会命我前来书院。”
陈逸暗自皱了皱眉,岁考虽不像科考那般与科举挂钩,但也是检验一地学子水平的考试。
往年都是由京都府任命的学政巡视州县主持,以避免当地出现舞弊。
同时也没有副考一职。
大多是由学政及门下幕僚负责岁考事宜,地方上仅有配合职责。
如提供考棚——贵云书院,提供食宿和维持考场秩序。
等闲情况下,都是由知府出面配合。
“这是布政使大人下的命令?”
岳明先生摇摇头,说:“刘公墨不敢,此事应是蜀州学政马书翰的意思。”
“其实老夫与马书翰有过一些恩怨。”
“先前他曾托人邀请卓英出任他的阅卷师爷,被老夫严词拒绝了。”
“这次他要老夫来趟这浑水,怕也是存心让老夫难堪。”
陈逸笑了一声,说道:“既然如此,院长直接拒绝就是了。”
“可,刘公墨是想让老夫替蜀州学子把把关。”
“那他是要把您架在火上烤?”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