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6K求月票) (3/9)
。
“阁主来信要再调查雏鸟,试探于他,最好还是由萧家那边的铁旗官出手。”
楼玉雪眼下事情繁多,亲自出手多有不便。
再加上她还有重任在身,怎么都要先完成金旗官大人交代的事才行。
“刘四儿,还有那名叫贵叔的铁旗官,他们应是有办法。”
……
展馆开放后,贵云书院内往来的人员比以前多了不少。
便是此刻卯时不到,仍有不少访客来到。
有蜀州本地的,也有蜀州之外的。
以至于陈逸这一路上,单单回礼都耗费他一刻钟时辰。
更有不少初次见他的人,指指点点说上几句道听途说的话来。
“那位就是轻舟先生?”
“看着很年轻啊。”
“听说他年方二十岁,的确是位了不得的人。”
“可惜他入赘萧家,这辈子仕途无望啊。”
“这样也好,他在这里教授书道,我等才有机会受他点拨。”
“也是……”
陈逸只当没听见,跟马观会面后,便直奔学斋。
两个时辰很快过去。
学斋内,一百名学子,外加陈逸、马观两人,气氛比之先前还要轻松。
一来陈逸对书道玄奥理解日益精深,教授书道迎刃有余。
二来陈逸跟其他先生不同,并不会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以最简洁的言语讲述书道玄奥。
只是那些学子自小学习魏青体,一时半会儿很难以本性为基写出适合自身之道的字来。
所以过去了这么久,仍没有人跟马观一样书道小成。
好在有几名学子书道入门了,不至于让人怀疑陈逸是否能够教授书道。
其中就有汤家的汤业。
临结束前,陈逸照例点评一番,道:
“汤业的字初具风采,每日习字六百,不出一月应能书道入门。”
汤业闻言一喜,起身行礼道:“多谢先生。”
陈逸点点头,示意他坐下,笑着说道:
“所谓大道至简,任何‘道境’找准方向、明悟本心,知行合一便可走通大道。”
“书道如此,琴、棋、画等等,乃至武道都是如此。”
这话放在一般人身上,或许很难言说清楚。
但在集琴棋书、医道和武道于一身的陈逸这里,自有一定道理。
只不过学斋内的这些读书人,对他的话多是半信半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