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80章 配置官员 (1/4)

      长安周围地区因安置留守官员的需要,暂时设为都畿道,三年后撤销,并入秦陇道,长安原京兆府改为长安府,作为秦陇道新首府。

    以夏原及颍州、亳州、宿州组成京畿道,在夏原设立京兆府,颍州、亳州、宿州为三辅。

    亳州、宿州的州城离夏原太远,亳州城移到夏原正北的山桑(今安徽蒙城),在北边拱卫京师,宿州城移到夏原正东的怀远(今安徽怀远),从东面拱卫京师,颍州城位置不动,在西面拱卫京师,南边有淮河作为夏原的屏障。

    李纯此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的核心就是均衡,各道的规模和人口大体差不多,不要搞得大小悬殊,厚此薄彼。

    比如前世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陕西,规模都相对较小,人口最多的陕西也只有三千多万,宁夏只有几百万,需要要进行重整。

    其他的如山西、福建、江西、贵州等地也是人口少于6000万,所以也是进行重整扩容。

    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人口大省则只是为了重整需要,对疆域有所调整。

    当然,唐朝很多地方的人口还没发展起来,比如新设立的黔滇道、安桂道、辽桓道人口还比较少,先确定疆域,后面进行大规模的开发,迁移居民,人口数量会很快赶上来。

    至此,全国总体的行政区划基本完成,共划为19个道1个都护府,每个道人口平均在200万左右,多的不超过300万,少的也有100多万。

    各道的主官由布政使改为巡抚,仍为正三品,布政副使改为布政使,定为正四品,按察使不变,仍为从三品,都统、学政仍为从四品,五人组成政务会,商议决定道一级的重要事项。

    在考虑好道一级的设置后,李纯又想起以前州县改革的事宜,有必要借机一次性搞定,不能再拖了。

    州可以仿照道的模式,按照均衡的模式,进一步进行重组,管辖人口至少在10万以上。每个道大概设置10—20个州,这样便于道一级的治理。

    有的山区、边区,地广人稀,辖区人口难以达到10万的规模,可以经朝廷同意,设置为二级州。

    比如沙州、瓜州,人口较少,合并成新的沙州。夏州、银州、绥州规模更小,三个合并成一个新的银州。

    又如幽州、沧州偏大可以二改三,在中间增加一个津州(今天津)。苏州则是一个超级大州,包含了前世的苏州、上海全部和嘉兴的大部分,必须一分为二,在南半部新增嘉州(今嘉兴)。

    原来的岭南道各州就更不合理,东面的广州、循州几乎占了一半,西面一半却分成十几个州,必须也要重整。

    州主官为刺史,定为正五品,设监史一名,从五品,职能类似于按察使,设长史一名,正六品,为刺史副手,州一级的司马、司学各一名,定为从六品,职能类似道的都统和学政。五人组成州一级的政务会,商议决定州一级的重要事项,州一级的官员基本为五六品。

    规模较小的二级州,刺史定为正六品,其余官员亦降一级,二级州的官员为六七品,所属工作人员也有所缩减,与人口规模匹配。

    和各州不一样,府一级比较特殊,分别是两京和各道首府,级别要定的高一些,夏原京兆府,西京长安府,府尹定为正四品,相当于副部级,各道的首府府尹定为从四品,比其他各州略高一级,各府的其他属官级别也相应提升。

    县一级同样要按照均衡的模式进行重整,拆大并小,特别是一些人口小县,要进行大规模的合并,减少供养的官员数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抗战:我屡献毒计,老李劝我收手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穿书后,男主们跪着喊爸爸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分手后,我进了省纪委 我的1995小农庄 村姑嫡女谋天下 穿越笑傲,一统江湖 夫人撩而不自知,首富每天求抱抱
相关推荐: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村姑嫡女谋天下 雾色归京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永恒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