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巡游闽海 (2/4)
bsp; 元稹说:“臣赞同陛下的意见,夷人数量众多,仅靠镇压不是治本之策,还是要让他们内心服气,愿意接受朝廷的统治才好。”
李纯道:“朕以为,以唐军目前的军力,打出去应该不成问题,难就难在治理方面,夷人数量众多,如果大规模的持久反抗,就算是华襄联手,也是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崔右甫说:“增加僧人数量,就要涉及经费问题,包括寺庙占用土地、房产的问题,这些要如何解决。”
李纯道:“寺庙的僧人,自然是寺庙自己解决经费问题,解决不了就不招,朕只说同意增加总员额,又没说必须增加每个寺庙的僧人数量,有能耐的寺庙就多招人,养不起的寺庙就不增加僧人。”
崔右甫说:“房产还好说,以前不少寺庙都空着,多住一些僧人没问题,如果以后寺庙增加地产怎么办,寺庙的土地还能免去赋税吗?”
李纯道:“寺庙都是宗教场所,要那么多地产干什么?你们民政部根据各寺庙的大小、僧众的多少,给各个寺庙划定一定的面积,可以让他们有点土地种菜即可,各个寺庙一律不得超出面积占有其他土地。”
元稹说:“按照陛下的意见,各个寺庙基本就相当于靠香火钱和信众的供养,不能再占有土地收租了。”
李纯道:“各个寺庙除了香火钱和信众的捐款之外,他们也可以做一些法事赚点钱,其他的就不行了,朝廷按照核定的僧人数量给寺庙免税就不错了,不可能再给他们补钱。”
李藩说:“以后如果唐军占领夷人地区,如果对僧人们没有补贴,估计他们也不愿意出去传教。”
李纯道:“国内、国外当然不能一样,对于到国外传播佛教的僧人,民政部可以发放一些补贴,鼓励僧人们到国外传播东土佛教,当然道教也可以去传,他们享受同等政策。”
崔右甫说:“既然政策清晰了,臣明天就派人回去,让民政部制定政策,让各地执行。”
李纯道:“元和十年到现在培养的僧人基本都已经成熟了,今年开始再培养一些,等第一波用兵结束以后,就可以开始派佛道两宗出去传教,传教更是一个慢功夫,但是只要细水长流,最终会发挥巨大的效果。”
范希朝笑着说:“我们几个还以为陛下去游山玩水去了,没想到陛下顺手还解决了朝政问题。”
李纯笑道:“山水有欣赏了一番,顺道也办了一些事,两不耽误。”
李纯等人在余杭又呆了几天,到几个地方视察一番,找当地的名人雅士聊了一下,就乘船继续南下,朝闽海道方向赶去。
船队在海上航行时,李处经常扶着船舷欣赏沿岸的风光,看着那些山海村居,累了就进入船舱休息,三天后到达晋江府的码头。
晋江府本为泉州,后来改成闽海道的首府,因晋江穿城而过,升为晋江府。闽海道加入潮、梅、流三州后,晋江府位置居中,地势开阔,又有港口的便利,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南方沿海的重要城市。
晋江城位于晋江北岸,又称鲤城,城市虽不及广陵和余杭繁华,但是商业氛围浓厚,加上又是对外贸易重镇,也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闽海道巡抚王重元带领属员在晋江码头迎接李纯一行,简单施礼后,李纯和众人进入晋江城。
王重元按照入乡随俗的原则,给李纯等人准备了一桌闽海特色的饭菜,闽海菜中海鲜的比例较高,李纯不太喜欢海鲜,但不愿驳了地方官员的面子,就简单吃了一些,加上旅途劳累,吃完就去休息了。
第二天,李纯循例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