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三百一十九章 利在千秋【求票】 (2/5)

立足在一座矮山之巅的大青石上,下方稍远处,有一座小县城。

    从高处往下看,落日倾洒着余晖。

    金黄的光色里,小城炊烟袅袅。田园农舍当中,一只小母鸡带着几只鸡雏悠闲踱步,三两只肥鸭在水里嬉戏,臀颈摇摆,翎羽迎着晚霞,熠熠生辉。

    还有几个农户坐在院内攀谈,笑容满面。

    “今年是丰年,无大灾患,所以家家户户不必为吃喝发愁。”

    董仲舒沉声道:“大河,大江(长江黄河)沿岸,如是的小城,县郭之地,村寨,有近千处。”

    “八年前,霍侯你还只有十岁,又身在长安,可能不记得发生过什么。

    当时大河渡口决堤,沿岸被洪灾席卷的小城有上百座,浮殍遍野,家畜,人的尸体被泡得肿胀,发臭……那种情景,老夫毕生难忘,到今日仍有做噩梦的时候。”董仲舒声音低沉。

    霍去病隐约明白了这位儒家当世第一人,非要拉着自己过来的目的。

    “老夫那时候就发下宏愿,要效仿古之大贤,为两岸民众做些事情。”

    霍去病眺望不远处的小城,又回头看了看黄河奔腾的水势。

    不论在哪方世界,文明必然要依附水系发达之地来衍生,发展。

    世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无一例外都是依河而兴。

    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河,是哺育汉民族的母亲河。

    但蕴育文明的同时,令人毛骨悚然的洪水和干旱,从历史的开端就困扰着沿河的民族。

    商周,甚至更早的上古时期,汉人在享受河流赐予的沃土与灌溉之利的同时,就开始和各种水旱灾异作斗争。

    大禹治水,妇孺皆知。

    春秋时,吴王夫差下令开凿连接长江和淮水的运河邗沟。

    虽然当时并未完全竣工,但极大的方便了吴越人民同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战国,秦之李冰父子主持修葺的都江堰,沿用到后世千年。

    还有郑国渠、沟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称为秦时三大水利工程。

    武帝时期,历史上曾有过一次巨大的水患。

    当时黄河瓠子决口,洪水向东南灌满了巨野泽,入泗水、淮水,波及十六郡,半壁汉境招灾。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亲临,指挥堵口。

    适时武帝已年近五十,发卒数万塞瓠子河缺堤,令群臣皆负薪,上至将军官吏,下至军士民夫,人人参加抗洪,才最终堵住了缺口。

    以皇帝之尊,亲自登决口大堤治水,是有史以来的首次。

    事后武帝作《瓠子歌》悼之,在堵口处修筑“宣房宫”以纪念。

    武帝登基早期,霍去病还小,亦有过一次水灾。

    当时皇帝年纪尚轻,也麻了,惶恐不安,觉得是天降大灾。

    这方世界虽然有修行,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天象,但大灾大患,天倾地覆,却是难以尽数抵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朕又突破了 神话大汉,冠军兵圣 离婚后,我走向人生巅峰 李二狗和地主家的女人们 铁血兵王:从纨绔到战神 穿越火线之我在火线世界 你惹他干啥?他魔尊重修来的! 穿越1937,爆兵杀穿淞沪战场 晚棠纪事 篮球永不眠
相关推荐:
朕又突破了 神话大汉,冠军兵圣 重生:嫁给一根竹子 小师弟要逆天 疯王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