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智与勇 (3/3)
颜色乃为难”。如《世说新语·德行》之二十九“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
“有道先生西渡黄河求学竟有如许波折,不知他老人家途经的是哪个渡口?”
(山西的黄河古渡:黄河于山西奔腾澎湃约965公里,流经19个县(市),大大小小的古渡口散布其间,一个个的古渡口互通往来、上下联动,串联起三晋黄河文化脉络:风陵渡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是“鸡鸣一声听三省”的千年古渡,正因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此地发生过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大禹渡位于芮城县县城东南12公里处,相传大禹治水时曾于此俯察河势,后成夏王朝邑都中心地区向“禹甸”等迁徙开发的主通道,遂得名;蒲津古渡口与《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鹳雀楼相依;碛口古渡,仍然保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风采……)
“自然是那最大的风陵渡喽!”
少姝这才知道,当年与有道先生一同外出游学的还有几人,大家历经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了风陵渡。
立于岸上,从天而来的黄河水翻滚怒吼而过,波涛汹涌,咆哮如雷,大河的巨大轰响令人头晕目眩,心惊动魄,这些从未见识过大河阵仗的年轻人们面面相觑,骇然畏惧。
滚滚东逝的大河之水好似一道天然的屏障,成了众人面前难以逾越的险隘,也成为这几名年轻学子人生的分水岭。
大家再三交换意见,议论纷纷,想到渡河而去生死未知,从此真正远离了家乡亲人,如同孤鸿在外漂泊,遭遇险情无人援助——不由得个个心生胆怯。
同行的伙伴们都违背了誓言,在天堑面前先择了退缩,决定停止游学,折路返回。
唯剩有道先生,矢志不移,掏出身上为数不多的银钱,坐上羊皮筏,渡过了澎湃不休的黄河,继续奔向前方。
想到如上情形,少姝一时激动难掩,“蹭”地跳起来,踱步几个来回,称颂不已:“有道先生从小时已非同一般,大智大勇!”
郭太公叫她过来,将小葫芦交返其手中,语重心长道:“没有直面艰辛的勇气,人的心中是无法生出智慧来的,小少姝务必要牢记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