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庄园暗流与农事小试 (3/4)
业,既可安民,亦可足食。”
他的论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条理清晰,直指要害,尤其是提出的“代田法”、“区田法”、“屯田”等具体措施,虽然有些名词在座诸人未必全懂,但其思路的务实和前瞻性,让在座不少真正关心实务的人暗自点头。
荀衍抚须微笑,看向刘湛的目光更加温和。郭嘉则歪在席上,以袖掩面,似乎在小憩,但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显示他正听得津津有味。
那位荀奇门客脸色有些不太自然,强笑道:“刘先生所言,倒也有些……新奇之处。只是,这些法子,施行起来恐怕不易吧?”
就在这时,一个略带慵懒和戏谑的声音响起:“奇公,法子新不新奇不重要,管不管用才要紧。总比某些人只知道抱着几卷故纸,空谈什么‘仁政爱民’,却连自家庄子里的桑树都快养不活了强吧?”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看似在打盹的郭嘉。他不知何时睁开了眼,正笑嘻嘻地看着荀奇,话语中的讽刺意味毫不掩饰。
荀奇的脸瞬间涨红了,想要反驳,却见荀衍轻轻咳嗽了一声,只得悻悻闭嘴。荀衍作为家主,自然清楚庄内事务,前几日刘湛指点桑农之事,他已有耳闻。郭嘉这话,虽是调侃荀奇,却也间接肯定了刘湛的价值。
荀衍看向刘湛,目光中多了几分真正的欣赏:“刘兄见识不凡,所言皆切中时弊。日后庄中农事,或可多向刘兄请教。”
这场清谈,让刘湛在荀家庄园初步站稳了脚跟。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收留的、有些急智的落难者,而是一个展现出务实才能和潜在价值的人物。
夜色渐深,月光如水银泻地,将庭院中的假山、竹丛勾勒出朦胧的轮廓。刘湛婉拒了仆役的跟随,独自一人在院中散步,梳理着纷乱的思绪。穿越以来的种种经历,黄巾的刀光剑影,荀家的暗流涌动,未来的不确定性……都让他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
忽然,一阵若有若无的琴声,随风飘来。琴音清越,初时如幽涧流泉,带着一丝淡淡的忧思,继而渐渐开阔,仿佛月下平沙,意境悠远。
刘湛被琴声吸引,循声走去,穿过一道月洞门,来到一处更为幽静的小园。园中有一方小池,池边水榭内,一点灯火如豆,一个窈窕的身影正坐在案前,素手调弦,正是荀妤。
她似乎完全沉浸在琴音之中,并未察觉刘湛的到来。月光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披上了一层清辉,侧脸线条柔和而专注。此时的她,褪去了白日的清冷自持,更添了几分娴静与柔弱。
刘湛驻足于竹影之下,不忍打扰。他听着那蕴含着复杂心绪的琴音,看着月光下那道孤清的身影,心中莫名生出一丝怜惜与共鸣。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即便如荀妤这般出身高门的女子,恐怕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压力与无奈吧。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荀妤轻轻按住琴弦,微微叹了口气。
“此曲意境高远,然其中似有郁结之气,荀姑娘可是有心事?”刘湛忍不住出声,同时从竹影下走出,以免唐突。
荀妤闻声,娇躯微颤,显然吃了一惊。她抬起头,看到是刘湛,眼中的惊讶迅速化为平静,只是耳根处微微泛起的红晕,泄露了她瞬间的慌乱。她起身,敛衽一礼:“不知刘先生在此,妤失礼了。”
“是在下冒昧,被琴音吸引而来。”刘湛拱手致歉,“打扰女公子雅兴了。”
“无妨。”荀妤轻轻摇头,目光落在池中月影上,“只是偶有所感,随手抚琴,让先生见笑了。”
两人一时无话,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却又奇异地并不让人难受。夜风拂过池面,荡开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