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三章 庄园暗流与农事小试 (2/4)

刘湛回头,只见荀妤不知何时站在不远处。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浅青色曲裾深衣,外罩一件月白色的薄纱襌衣,乌黑的秀发简单地绾起,插着一支素银簪子,亭亭玉立,如同雨后初绽的青莲。阳光透过桑树的枝叶,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衬得她肌肤如玉,气质清冽。她手中拿着一卷竹简,似是刚从附近的书斋出来。

    刘湛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坦然道:“略知皮毛。见这桑树长势不佳,农人忧心,便随口问问。让荀姑娘见笑了。”

    荀妤走近几步,目光扫过那片萎靡的桑林,又落在刘湛沾了泥渍的手指上,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士人谈论经国济世是常事,但像刘湛这样直接蹲在地上研究泥土,并提出具体改良措施的,却不多见。

    “先生方才所言‘铺草肥地’,不知是何道理?”荀妤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少了几分之前的疏离,多了一丝探究。

    刘湛整理了一下思绪,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解释道:“枯草腐烂之后,会化为腐殖质,融入泥土,可以改善土质,使其变得疏松、肥沃,类似于……嗯,类似于将腐熟的粪肥施入田中,但其性更温和,不易烧苗。同时,铺盖的草层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时也能一定程度上阻隔过多的雨水直接浸泡根系。”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荀妤听得十分专注,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显然在快速理解和消化这些闻所未闻的知识。旁边的老农们也竖起了耳朵,虽然有些词听不懂,但大意是明白的,眼中渐渐燃起了希望。

    “先生此言,似乎颇有道理。”荀妤沉吟道,她转向那几位老农,“便按刘先生所言,先取些闲置的秸秆来,在这几棵树下试试。所需秸秆,我去与仓廪管事分说。”

    老农们闻言大喜,连声道谢,忙不迭地去了。

    荀妤这才重新看向刘湛,福了一礼:“多谢先生指点。若此法有效,当为庄中桑农解一难题。”

    “荀姑娘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刘湛连忙还礼。他感觉到,荀妤看他的眼神,似乎比之前柔和了一些,那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而非仅仅是对客人或“潜在投资对象”的礼节。

    这件小事,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很快在荀家庄园泛起了涟漪。

    数日后,刘湛被邀请参加一场在荀氏正厅举行的“清谈”。与其说是清谈,不如说是一场非正式的考校和观察。在座的除了荀衍、郭嘉,还有几位荀家的长辈和颇有声望的门客。厅内焚着淡淡的檀香,众人跪坐于席上,气氛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机锋。

    话题自然而然地从经学典义,逐渐转向了时政民生。当谈到如何安抚流民、恢复生产时,一位留着山羊胡、名叫荀奇的门客,带着几分矜持与考校的意味,向刘湛发问:“刘先生自外来,见识广博。不知对于如今颍川乃至天下,田亩歉收,民生凋敝之状,有何高见?”

    这个问题颇为宽泛,也容易流于空谈。众人目光都集中在刘湛身上。

    刘湛知道,这是展示自己价值,也是争取更多话语权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直接引经据典,而是从最实际的角度切入:“湛以为,当务之急,一在‘尽地利’,二在‘恤民力’。”

    他顿了顿,见众人倾听,便继续道:“所谓尽地利,并非一味鼓励垦荒。现有田亩,或因战乱抛荒,或因耕作不得法而产出低下。当优先恢复熟田,改进农具,比如推广代田法、区田法,精耕细作。亦可因地制宜,引水灌溉,或如日前与荀妤女公子所言,利用秸秆、绿肥、草木灰等改良贫瘠之地。”他提到了前几日桑园的事,荀衍和荀彧眼中都露出一丝了然和兴趣。

    “至于恤民力,”刘湛语气转为沉重,“战乱连年,丁壮死伤流徙,剩余民力宝贵。官府与豪强征发徭役,需有时有度,不夺农时。对于流民,与其单纯赈济,不如效仿前代屯田之策,组织其耕种无主荒地,贷予种子耕牛,使其安居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冰与火之铁王座 以声吻心 野性关系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穿越兽世后,恶雌被兽夫们追着宠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魔道系统:文明华夏竟全是魔修! 被他吻时心动 恶雌肥又老?带飞炮灰儿女享清福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相关推荐:
四嫁帝王,三位前夫坐不住了 直播算命:开局完虐假千金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重逢骤雪 深宫美人,朕的贵妃胆小又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