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抉择 (4/5)
,语气中带着他一贯的慵懒与洞悉:“文若兄,如何?嘉早便说过,主公之见,深合乱世生存发展之至理。虚名不及实利,远水难解近渴。那洛阳的官职,各郡的印绶,如今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唯有紧握在手中的颍川,才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近水’,也是我们未来能否在这盘天下大棋中落子争胜的、最根本的‘本钱’。”他的话,像是一锤定音,为刘湛的抉择做了最精辟的注脚。
荀彧久久凝视着刘湛,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良久,他方才长长地、深深地叹息了一声,那叹息声中,有对过往信念的些许眷恋,有对残酷现实的最终屈服,也有一丝放下包袱后的释然与新的决断。“罢了……罢了。”他喃喃道,随即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却带着决然的神色,“湛公子见识之超卓,魄力之宏大,非常人可及,更远超彧之预期。既然你意已决,对此番大势洞察如此深刻,彧……不再多言。”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荀衍等人,语气变得郑重无比,“荀氏,当倾全族之力,助湛公子,经营好颍川这片基业!将此作为我荀氏家族,在这乱世中,最重要的投资与未来!”
这等于荀氏家族最高层,正式、明确地认可并全力支持刘湛以颍川为根据地、参与天下争衡的战略方略!
大事既定,书房内那几乎凝滞的严肃气氛,终于缓和了许多。众人又围绕着如何进一步整合联盟内部、更高效地筹措粮草军械、更积极地探听关东各路诸侯动向等具体事宜,进行了深入而务实的商议,直到夜幕降临,方才陆续散去。
夜色如墨,悄然浸染了天空。一轮清冷的明月升起,皎洁的月华如水银泻地,无声地洒落在庭院中厚厚的积雪之上,反射出清冷而明亮的辉光,将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昼。刘湛信步走出依旧残留着议论余温的书房,独自一人站在廊下,任由冰冷的夜风吹拂着有些发烫的面颊。拒绝了荀彧那极具诱惑力的举荐,意味着他彻底斩断了在这个时代按部就班、依附体系晋升的最后一丝幻想,真正意义上,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荆棘、血腥与无限可能的争霸之路。前路是成为霸主的辉煌,还是败亡的深渊,无人可知。一股混合着兴奋、沉重、孤独与巨大责任感的复杂情绪,在他胸中激荡、翻涌。
不知不觉间,他凭着感觉,踱步来到了后园那片熟悉的、他与荀妤曾多次偶遇或默契相约的梅林旁。寒夜中,梅花的冷香愈发清冽袭人。却见一株虬枝盘错的老梅树下,一个窈窕的身影正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身上披着一件几乎与雪地融为一体的雪白狐裘,在月华的笼罩下,周身仿佛散发着朦胧的光晕。正是荀妤。她正微微仰着头,凝望着枝头那些在严寒中紧紧包裹、却已显露出娇艳红色的花苞,神情专注而宁静,仿佛在等待着它们的绽放。
听到身后熟悉的脚步声,荀妤缓缓转过头来。月光下,她清丽绝伦的容颜仿佛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银边,美得有些不真实。见到是刘湛,她那如秋水般澄澈的眸子里,自然而然地泛起一丝温柔而了然的浅浅笑意,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荡开圈圈涟漪:“听说,你拒绝了文若堂兄的举荐。”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入刘湛耳中,语气平静,没有丝毫意外。
刘湛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而立,近距离地嗅着她发间淡淡的清香与寒梅冷香混合在一起的、独特而令人心安的气息:“嗯。我选择了一条……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更为艰难,充满了险阻,但也可能,视野更为广阔,天空更为高远的道路。”他望着远方被月色勾勒出的、起伏的远山轮廓,轻声说道。
“我知道你会这么选。”荀妤的声音依旧平静,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从当日在颍川书院,你面对质疑挺身而出,侃侃而谈,提出那些迥异于常人的见解时起;从你以微弱之力,筹划黑风峪之战时起;我便知道,你绝非寻常池中之物,那按部就班的庙堂之高,那循规蹈矩的晋升之阶,未必能容得下你的腾跃,你的锋芒。颍川虽小,看似局限,却正可任你放手施为,按照你的意志,塑造一方新天地。”她顿了顿,声音变得更轻,却字字清晰地敲打在刘湛的心上,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坚决,“无论前路是荆棘遍布,坎坷难行,还是最终能迎来万丈霞光,普照天地,我……愿始终与你并肩,同行于此道。”这不是炽烈奔放的告白,却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更显得厚重、坚定,更深深地撼动了刘湛的心弦。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瞬间涌遍全身。刘湛几乎没有丝毫犹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