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李翊:徐州科技院的院长非孔明莫属,我就当个名誉教授吧 (7/12)
如此则中国可安,夷狄不能为患矣。”
刘备颔首,又问李翊除了去徐州进行战略部署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事要做。
“……呵呵,大王明鉴万里,臣岂敢有所隐瞒?”
“然实无他故,惟欲赴徐州,与孔明共议军械革新之事耳。”
此前攻打巨鹿时,李翊见识到了纯科技碾压,与时间差带来的战场优势。
从前弱小,不敢使劲往科技上怼。
如今齐国强大,李翊认为可以在科研技术上更上一层楼了。
但李翊平时太忙了,要做的事情太多,没办法花太多时间在科研上。
李翊是个工作狂,这事儿众人皆知。
相府里的人都评价李翊是“事必躬亲”。
事必躬亲,倒不是说李翊每件事都要亲自参与。
而是大小事务都要参与和把关。
直白点,就是什么事都要管。
说好听点儿,叫事必躬亲。
说难听点儿,叫掌控欲强。
所以后世也有很多人吐槽,说李翊看似是事必躬亲,实际上就是舍不得放权。
但不管后人怎么猜想揣测,刘备是非常赞赏李翊勤勉精进的精神的。
当下也同意拨一笔款,在徐州搞一个科研所。
所长便由李翊推荐的诸葛亮担任。
至于李翊么,就当个名誉校长吧!
“那不知丞相,有何想法?”
刘备也是饱享李翊的科研成果。
什么精盐、双镫、曲辕犁、高桥马鞍、木流流马等。
甚至是改变人们生活习惯,做饭用的铁锅,李翊都有设计。
这还是李翊在平时日理万机的情况下,用空余时间发明出来的。
别看李翊是踩在先人的肩膀上,但真说完全靠他自己整出这些东西也不可能。
李翊是有自己的科研团队的。
相府的西曹橼、督军等,都是李翊的得力助手。
李翊提供想法和思路,大伙儿在根据本时代的生活经验,完成实践。
所以可以理解为,这是大家集思广益的成果。
这些年,李翊也培养了一批有脑洞、有想法的科研人士。
也将他们全都了带过来,为的就是亲手交给诸葛亮。
希望把齐国的科研重任,交到亮亮手中。
“……主公且看。”
李翊取出一个木匣子,轻轻推至刘备身前。
刘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