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塞上弦歌 (1/2)
第八十一章塞上弦歌
北疆的屯垦与民防体系如同一张日益坚韧的网,牢牢扎根于边塞的土地,但太子朱常洛与林雪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单纯的防御,终究被动。欲要北疆真正长治久安,需使此地由朝廷的负担,转变为繁荣的屏障,甚至……出击的跳板。
这一日,朱常洛与林雪、顾清风、以及新任兵部尚书(原北疆屯垦安边使孙传庭因功擢升)等人,于东宫密室再度议事,议题核心便是——**边贸**与**强军**。
“屯垦安民,已见成效。然北地贫瘠,物产单一,若仅靠朝廷输血,非长久之计。”朱常洛指着地图上蜿蜒的边境线,“昔日禁令重重,边市凋敝,商旅不通,致使良马、皮货不得入关,盐铁茶帛不得出塞,边民困苦,亦使部落心生怨望,易为奸人所乘。”
林雪接口道:“殿下所言极是。堵不如疏。臣妾以为,当重启并扩大边贸。于几处关键隘口,设立官督商办的‘榷场’,允许归附部落乃至更远方的游牧民族,以其良马、牛羊、皮货、药材,交换我朝的茶叶、丝绸、瓷器、铁器(非军械)、盐巴。朝廷抽取适量税赋,既可充盈国库,更能使边疆物阜民丰,化潜在之敌为互利之友。”
她顿了顿,补充道:“尤其茶叶与铁锅,乃草原生活必需,掌控此二者,其重要性不亚于千军万马。”这是她在江湖行走时,从一些常年往来塞外的商队首领口中得知的洞察。
孙传庭抚掌赞同:“太子妃娘娘高见!以利相结,确比单纯武力威慑更能收服人心。且开放边贸,可使我朝耳目延伸至草原深处,便于探查动向。”
朱常洛决断道:“好!便依此议。孙卿,此事由你兵部牵头,会同户部、工部,速拟详细章程,选定榷场地界,制定贸易规则与税则,务求公平有序,严防奸商盘剥,亦防违禁物资流出。”
**边贸之策既定,另一项关乎生死存亡的议题随之浮上水面——如何应对北方游牧民族最犀利的武器:骑兵。**
顾清风沉声道:“北疆地势开阔,最利骑兵驰骋。我朝边军虽勇,但多以步卒为主,面对来去如风的骑兵,往往被动挨打,即便有民防预警,若无法有效杀伤、阻滞其精锐骑兵,终究难以扭转战局。”
林雪走到一幅巨大的北疆地貌沙盘前,凝视良久,缓缓道:“骑兵之利,在于速度、冲击与机动。欲破之,需扬长避短,限制其优势,攻击其弱点。”
她指尖点向沙盘上的山川河流、沟壑丘陵:“其一,**‘因地制骑’**。教导步卒与民防团练,充分利用北疆并非一马平川之地形。于骑兵必经之路,广设陷马坑、绊马索、拒马枪;利用山坡、河谷、林地,布置弓弩手,居高临下,攒射其马匹、骑士;训练小队步卒,习练‘钩镰枪阵’、‘盾刀合击’等专克骑兵的简易战法,近身搏杀时,专砍马腿,使其冲击力顿失。”
这些都是她在《边塞守御纲要》基础上,结合对骑兵特点的深入思考,提炼出的更具针对性的战术。
“其二,”林雪目光锐利,“**‘以骑制骑’**。被动防御,终非上策。我朝亦需建立一支强大的、属于我们自己的骑兵!”
朱常洛眼中精光一闪:“雪儿是说……组建新军骑兵?”
“不错。”林雪点头,“北疆如今良马渐多,归附部落中亦不乏精通骑射之士。可从中遴选忠勇可靠、骑术精湛者,与边军中原有骑兵骨干、以及内地招募的善骑之士混合编练,组建一支全新的‘北疆铁骑’!其训练,不可再沿袭旧法,需博采众长。”
她看向顾清风和孙传庭:“顾大哥熟知江湖路数,或可引入一些提升个人骑射、马背格斗的技巧;孙大人久历戎行,精通军阵之道。需将游牧民族的骑射之利,与中原军阵的纪律、配合融为一体。既要能如狼群般散开游击,袭扰侦查,也要能如磐石般集结冲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