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西装暴徒(求月票) (8/11)
; 首先是海德思哲这家猎头公司,给赵满仓介绍了好几位候选人,赵满仓通过面试之后,确定了两人。
一位是报社主编陈良生,此人是港大高材生,之前在花园城市一家大不列颠报社担任副主编。
最近是因为他母亲生病,需要他回来照顾。
由于他母亲难离故土,舍不得这边的‘家业’,所以只能让陈良生回来港九这边发展。
另外一位则是大不列颠牛津大学高材生,名叫布鲁斯查普曼。
这是一位大不列颠人,赵满仓专门要求的。
并不是赵满仓崇洋媚外,而是港九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有学识的牛人,大部分都是大不列颠人多一些。
其次,不管赵满仓承认不承认,大不列颠人在港九更加便利一些,也能够挡住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两人定下来之后,赵满仓就直接安排他们入职了。
而这个时候,尤里斯沃尔夫也完成了一家印刷厂的收购工作。
这是一家效益一般的印刷厂,不能说效益不行,只能说他们是真的很一般。
港九这座城市,尽管目前人口已经接近三百万了,不算很多人,但也绝对不算少。
可就是这么一座城市,算上各类小报、晚报等,整个港九便有两百多家报社,非常恐怖。
五十年代末期,每天就有三十种报纸发行面世,如果再计算各类周刊、月刊、小报等等,平均计算下来每天最少是五十份。
这么说吧,整个五十年代,港九的报纸行业竞争几乎算得上空前绝后,竞争非常激烈。
《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香港商报》、《晶报》等,还有就是《华侨报》、《联合早报》、《联合报》、《中国时报》、《成报》、《星岛日报》等,这些都是目前市面上最为主流的中文报纸。
明报要在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才成立,赵满仓倒是想要把查良镛和沈宝新给打包了,可问题是赵满仓现在实力不够,单纯靠钱的话,不太可能吸引到对方。
所以只能徐徐图之。
竞争如此激烈的港九报纸行业,印刷厂经营效益不好,虽然还没亏钱,但也没有赚多少。
因此,在尤里斯沃尔夫接触之后,很快就定了下来。
赵满仓掏了四十万给印刷厂老板,支付了尤里斯沃尔夫八万块钱的酬劳。
后者总感觉自己被忽悠了,早知道就直接选择十万港币的固定酬劳了。
亏大了!
印刷厂拿下来之后,赵满仓就立马安排陈良生和布莱斯查普曼两人对这家印刷厂进行调整。
印刷厂的人并不是很多,总共只有十五人,可以说是非常小的一家企业了。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四十万港币花得并不冤枉,相反还是赚大了。
前任老板是三年前进入印刷这个行业的,先后给那些龙虎豹、盗版书籍等刊物进行印刷,接触的都是这些业务。
按理说,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