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7/7)
渐升温,他舀入少许猪油,接着又舀了些白砂糖到锅内,随后,他调小了火力,用勺子缓缓地在锅中搅动,使得糖粒逐渐融化。
这道菜的关键在于使用糖色,而使用猪油炒制糖色,不仅能增添菜品中猪肉的醇厚香气,还能有效减轻猪内脏特有的味道。
炒糖色时,需用中小火持续翻炒,直至糖粒完全融化,颜色逐渐加深,泛起大泡,再至大泡消失,最终变成枣红色且粘稠的液体,这时糖色才算炒制完成。
糖色炒制完成后,黄骏将已经沥干油分的猪大肠和大肠头倒入锅中,然后拿起炒锅,用大翻炒的方式使糖色均匀地附着在大肠表面。
在这个过程中,他避免翻锅,因为牙签尚未去除,容易刺破旁边的大肠,因此他采用颠勺的技巧来挂糖色。
待糖色均匀挂上后,黄骏将事先切好的葱姜末一股脑儿倒进锅里,利用它们的辛香进一步驱散大肠的杂味,同时为大肠融入生姜与大葱的独特香气。
葱姜的香味儿一冒出来,他就赶紧沿着锅边倒了点儿香醋进去,翻炒了几下。
香醋的加入,不仅是为了赋予菜品一抹鲜明的酸味,更在于其挥发过程中能有效净化大肠的异味,使大肠的风味趋于纯净。
待醋香四溢,他又相继添入一些生抽和料酒。
等锅里的汤开始咕嘟咕嘟冒泡了,他又撒了半勺白糖进去。
之前炒的糖色主要是为了让大肠颜色更好看,虽然放了很多糖,但几乎不带来甜味。
为了让这道菜完美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再次加糖是必要之举。
黄骏拿铲子搅了搅,等糖都化了,就倒了一些猪骨熬的清汤进去。
这清汤,是用猪大骨慢慢熬出来的,味道鲜得很,但颜色淡淡的,正好。
要是用那种浓得跟牛奶似的猪骨高汤,大肠吃起来就太腻了。
清水吧,又没啥味儿。
因此,使用猪骨清汤是最佳选择。
黄骏把锅盖一盖,调整火候至小火慢炖,让那锅中的汤汁缓缓渗透进大肠的每一寸肌理,充分吸收其精华。
正当众人以为美味即将出炉,准备迎接那份诱人的香气时……
黄骏却出人意料地将干净的盘子摆放在操作台上,接着从一旁准备好的调料中精挑细选出了成品焦糖。
这一举动,让站在一旁帮着打下手的刘苏雨和负责拍摄的吕鹏飞的脸上,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了惊讶与好奇交织的神情。
咦?
难道黄厨还要在这道菜上施展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绝技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