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这就更新换代了?研究快,也是一种苦恼啊! (3/6)
实现可控核聚变就只是研究的第一步?
这个问题可是大几十年都没有解决,自托卡马克螺旋磁场控制核聚变方案提出以后,一直到现在都快半个世纪了。
半个世纪啊!
各个大型的科研机构投入了那么多的经费,也只能实现一亿摄氏度以上稳定反应几十秒而已。
后排的人不由得讨论起来,“果然是概念性技术啊!”
“这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实现,第一步要做到可控核聚变,而我们国家计划上来说,实现可控核聚变最少还要20年。”
“计划是计划、现实是现实,这种科研性的计划,一般都是实现不了……”
“张硕教授说的就是未来技术啊!”
“即便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距离‘氢弹电池’还是很远,那么多设备怎么解决?其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甚至要比解决可控核聚变本身还要难……”
吴晓东则是道,“如果能短时间实现就好了,否则引力飞行器就有些鸡肋了。”
他知道的消息不多,但即便普通人也能推断一些东西。
舆论上爆出过引力飞行器,就是正在进行的研究,但引力飞行器其实有些鸡肋的,主要是能源跟不上。
在场也有了解引力飞行器研究的人,很清楚引力飞行器的研究难点就是能源。
电能跟不上,功率不达标。
现在的引力飞行器,充电几小时、起飞一分钟,测试中还存在爆炸失控的风险。
当然后面的技术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能源问题是无解的,好多人还关注吴晓东这边的研究,希望能以一种全新的能源技术制造超高功率、超高储能的电池。
但是,原子核核力拆分技术支持制造电池,需要解决的难点也非常多,甚至有一些是无法解决的。
比如,张硕谈到的‘反应传导问题’。
反应传导,说的是反应会扩散传给其他材料,反应场扩散到管道、隔热材料等,就会对其进行直接性的侵蚀,最差也能造成快速损坏,反应传导效应再强一些,甚至可能引起大爆炸。
所以研究方面来说,安全体系比反应控制还要复杂。
如果把反应设备缩小到电池,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他们暂时也只知道,大原子对反应的耐受度高,但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元素或材料,能够完全不给反应的传导效应所影响。
后续张硕又谈了一大堆的内容,都和技术研究有关。
其他人也把张硕谈到的氢弹电池技术,当做一种未来概念性的技术,其实他们都没听到关键点。
张硕谈到的所谓技术难点,都和核聚变控制本身无关。
比如,张硕谈到了一亿摄氏度的高温反应,如何在一个电池装置内部进行控制。
也继续说起,温度低于一亿摄氏度,如何让反应持续。
等等。
这些都是理论和技术问题。
另外,他还谈到了电能输出,也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