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洪卿所言,甚合朕意 (2/5)
nbsp;他感觉自己所有的强硬,所有不被同僚理解的酷烈主张,所有被视为“屠夫”、“酷吏”的骂名,在这一刻,都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尊贵,最权威之人的最高肯定!
值了!一切都值了!
暖流自心底涌起,迅速传遍全身,让他几乎要在这庄严肃穆的乾清宫里控制不住地战栗起来。
他抬起头,望向那个平静深邃的身影,眼神中瞬间充满了无以复加的狂热与崇拜。
人生在世,求一知己足矣!
而自己的知己,竟是当今天子!
能为这样的君主效死,哪怕背负千古骂名,又有何憾?
这一刻,洪承畴甚至觉得,朱由检不仅是他的君,更是他心中的道!是他所有不被理解的政治抱负和铁血手段,得以名正言顺昭告天下的最终凭恃!
然而,朱由检仿佛根本没有注意到两位臣子那冰火两重天的剧烈情绪变化。
他的表情依旧冷淡,仿佛刚才那句石破天惊的论断,不过是随口一句“今日天气不错”罢了。
他的目光缓缓从孙传庭那张错愕的脸上移开,语气平淡得近乎冷漠,像是师尊在考校学生一个最基础的问题。
“白谷,”朱由检轻轻唤着孙传庭的字,“你可知,何为‘包税制’?”
“包税制?”
孙传庭的思绪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打断,他微微一怔。
这个词太过熟悉,却又显得如此遥远。
它像一个历史的幽灵,与蒙元时期的苛政与暴虐紧紧捆绑在一起,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汉家士子都深恶痛绝的名词。
孙传庭迅速收敛心神,将脑海中纷乱的思绪强行压下,深吸一口气,躬身正色答道:“臣知道。所谓‘包税制’,乃前元弊政。元廷将指定区域之税收,承包与商人、豪强,称之为‘包税人’。朝廷只问总额,不问过程。包税人为了牟取暴利,往往数倍、乃至十数倍于定额,对百姓横征暴敛,敲骨吸髓,致使民不聊生,天下汹涌……”
孙传庭的回答,标准而精确,完全符合史书上的定义和儒家士大夫对此的一贯评价。
在他回答的时候,朱由检却有了新的动作。
他缓缓从龙椅上站起,双手负于身后,踱步走向暖阁一侧。
那里,悬挂着一幅巨大无朋的《大明舆地图》。
朱由检的身影在这幅巨大的地图前,显得既渺小,又仿佛与这整个天下融为了一体。
他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东南角那片最为富庶,也最为璀璨的区域。
孙传庭的声音还在暖阁中回荡,朱由检却毫无征兆地开口,直接打断了他。
“白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皇帝的声音带着洞穿世情的冷酷与清晰。
“元朝的包税制,在你们看来是弊政,但在某些人眼中,却是最美妙不过的制度。因为它有三个无可比拟的好处。”
朱由检伸出一根手指,在地图上松江府位置重重地点了一下。
“其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