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江南解体 (3/4)
; 就在新野王司马歆再次大败,上书朝廷向司马乂求救后,司马乂当机立断,立马对李辰之乱做出了针对性布置。
面对李辰声势浩大的四路攻势,司马乂以四路援军进行反制:
他命宣城公刘弘为荆州刺史、南蛮校尉,冗从仆射羊尹为平南将军,领军两万,南下屯兵宛城,意在阻挡李辰继续北上;
又以屯骑校尉刘乔为豫州刺史、威远将军,自征东军司调兵一万,屯兵汝南,阻击黄林进军豫州;
再诏令雍州刺史刘沈,令他率此前的平蜀军队一万五千人,南下武关,与刘弘夹击李辰;
同时请求征北军司,望司马颖派出前将军赵骧,率军万人作为刘弘后援;
最后他勒令新野王司马歆,要求他固守襄樊,勿要出城迎战。
因为形势异常危急,为了平叛,司马乂不只是动员了洛阳的兵力,同时也以朝廷如今为数不多的威信,号召其余诸王,为了捍卫司马氏的社稷,一同抛弃门户之见,调动兵力来阻止绛缨军。
(太安二年张昌之乱)
王粹和刘羡谈及此事时,刘羡询问道:“殿下计划得不错,只是不知,他请示过成都王了吗?”
王粹此时已加入司马乂一方,被司马乂任命为后将军,参与朝中机要。他回答说:“军情如火,每耽误一日,贼军便壮大一分,怎可能事事请示?”
“这份计划,殿下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令诸王雨露均沾,莫非还有谁能指责吗?”
刘羡心想: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司马颖不似能讲道理的人。此前他已展露出对荆州的觊觎,还未动手,就已和司马乂有了矛盾。如今荆州作乱,而司马乂未经请示,派刘弘先行南下,难免不会被视作是一种挑衅。
但无论如何,司马乂确是为平叛殚精竭虑。洛阳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他还要分出两万来去救援司马歆,实不能要求更多。可对于其余诸王而言,他们是否会在意司马歆的死活,那就不太好说了。
随着时间流逝,等到了六月中旬,各方势力的表态都趋近于明朗:
黄林此时已率复汉军攻入豫州境内,使得征东军司已无法置身事外,范阳王司马虓本人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善军事,便同意了司马乂请求,将前线军事交给刘乔负责;
而成都王司马颖对荆州贪念已久,收到消息后,当即派赵骧领三万大军先行南下,由后援转为先锋,他自称将尽起河北大军,于年后南下;
至于征西军司,河间王司马颙毫无和司马乂讲和的意思。雍州刺史刘沈乃是司马冏旧部,本就不服从司马颙,司马乂征召他,本意也是尽可能给司马颙台阶,不至于损害征西军司的实力。可司马颙连这点兵马也不肯放过,刘沈得到诏令后,方才进军至蓝田,就又被张方率军拦下。
不过司马颙也表态说,大乱之前,他听从朝廷的诏令,暂时不会和皇甫重再起冲突。
总体来看,三王中有两王配合朝廷,河间王也没有落井下石,那形势就没有败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可随着时间来到七月,接下来的形势发展,却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首先是豫州方面,战况差强人意,算是初步扼制住了叛军的攻势。
刘乔抵达许昌后,火速领一万步骑进驻汝南,成功于淮水北岸阻拦绛缨军。由于黄林本人没有经验,数次尝试强渡淮水,皆为刘乔半渡而击,致使他损失惨重。黄林只能被迫放弃北上许昌的计划,转而向东进攻弋阳郡,但在弋阳太守梁桓的固守下,绛缨军进展缓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