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71章 非常之策 (2/4)

bsp;想起许靖的病情,君臣皆是一叹,继而陷入沉默。

    自入蜀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靖就是刘备招揽天下士人的生招牌。

    许靖一去,将来根本找不到第二个人选替代。

    “麋师善怎么说?”

    刘备想起刚刚提问的初衷。

    诸葛亮闻言并未即答,而是稍稍回忆片刻,才道:

    “有长短两策,短策共分有三论。”

    刘备闻言怪笑道:

    “难得他勤勉啊!”

    诸葛亮莞尔一笑,便肃容道:

    “先说短策三论。”

    “一论察举旧制,虽有诸多科目,但唯有孝廉和茂才每岁一举,余者皆为特科,不成常例。”

    “如此,天下欲入仕者,皆去效仿孝子廉吏,而非钻研律令、文法、兵略,经典。”

    “长此以往,朝堂和州郡中便多为孝子廉吏,而少有能吏干将。”

    “故朝廷应在孝廉之外,将明经、明法、文学、算术、兵法等设为常科。”

    “或岁举,或三岁一举。”

    诸葛亮特意在“孝子廉吏”上加了重音。

    以此强调孝子不是真孝子。

    廉吏不是真廉吏。

    刘备人生经历何其丰富,一听便知。

    从塌上坐起,正色道:“接着说。”

    诸葛亮:

    “二论前汉选官只有察举,而后汉在察举之后,仍须试守于郡县,以试吏员之能,再行迁任。”

    “麋昭汉认为后汉之制更佳,但官吏考绩多与每年上计挂钩,而为了考绩,难免有人弄虚作假,不过是另一种‘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刘备闻言啧啧称奇:

    “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此言切中时弊,不知出自何典故?”

    诸葛亮:“臣亦认为此言甚妙,但麋昭汉素有惊人之语,未必据典。”

    刘备想想也是,没再纠结,问:“那如何解决?”

    诸葛亮:

    “可以乡议补足。”

    “吏员结束试守一年后,其原任职地的乡议仍与其官秩挂钩”

    “若原地乡议不佳,虽升调犹可谪迁。”

    刘备听到这已经反应过来了。

    麋威这个“短策”,其实就是将两汉的察举制和曹魏的评议制结合起来。

    其中察举为主,评议为辅。

    后者主要起一个监督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被女帝推倒后,我无敌了! 夫人下山要退婚,三爷夜夜跪地哄 学艺不精,祖宗显灵 夫君五岁半 抗战:我屡献毒计,老李劝我收手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穿书后,男主们跪着喊爸爸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分手后,我进了省纪委
相关推荐:
夫人下山要退婚,三爷夜夜跪地哄 夫君五岁半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村姑嫡女谋天下 雾色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