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48章:以万国而养大唐 (2/4)

着洗发白襕衫的自己,眼眶深陷,鬓角甚至有了白发。

    四年的失意磨掉了他的浮躁,却磨出了更冷的锋芒。

    “温和的法子老臣们都想遍了,可太子要的是解决问题,不是体面。”

    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冷笑:“他们不敢想的,才是我的机会。”

    他重新铺开宣纸,笔尖悬在半空,手却在发抖。

    如果只谈通商,必定淹没在众臣的策论里;可要是提“用火炮逼粮”,会不会被斥为“穷兵黩武”?

    他想起太子推行新政时的果决。

    为了修水泥官道,敢发行“基建债券”。

    为了查贪腐,敢设“稽查司”直接查六部。

    这位太子从来不怕手段激进,只怕没有实效。

    “缺粮是死结,温和的解不开,就得用狠劲。”李义府咬了咬牙,将《边军武备录》与《西域商路图》并排铺开。

    月光下,图上的商路像一条条血管,而军镇的位置恰如心脏,火器就是让血液流向大唐的动力。

    他提笔写下“以军威驭万国”几个字,墨迹透过纸背,仿佛带着硝烟的味道。

    窗外的风更紧了,吹得油灯忽明忽暗,映着他眼中跳动的野心。

    李义府猛地一拍案几,笔尖重重落在纸上:“对!就是这样——他们怕什么,就用什么逼他们;他们要什么,就用什么钓他们!”

    困扰多日的迷雾彻底散开,他知道,自己找到那个能让太子眼前一亮的策论了。这一次,他不谈仓储,不谈农技,不谈田亩,只谈刀枪与掌控,谈如何让万国的粮食,像潮水一样涌入大唐的粮仓。

    李义府提笔写下新标题:《论以军威驭万国,固粮仓安大唐疏》,每一字都像裹着铁砂。

    “太子殿下新政虽盛,然粮食之困根在‘产能有限、外粮难稳’。中原田亩亩产已至极限,而西域、天竺、波斯诸国多有粮谷盈余,却因畏我之心不足、贪利之念过盛,常以‘粮价暴涨’‘路途险阻’为由克扣。臣以为,欲取外邦之粮,需先亮大唐之刃。”

    “百炼司新造火炮射程三里,火铳可洞铁甲,此乃慑服外邦之利器。请太子殿下令边军在伊吾、龟兹等商路要地增筑‘火器军镇’,每镇配火炮十门、火铳五百,由实务科进士掌军械调度。”

    “凡附属国入贡,必令其亲眼观火炮演练,使其知大唐之威不可犯。”

    “若有国敢拖欠粮赋,先断其丝绸、铁器贸易;仍不从,则遣军镇火器营‘巡边’,迫其献粮赎罪,一炮轰碎其王城一角,胜过千封盟约。”

    写到此处,李义府眼中闪过狠厉。他太清楚外邦的本性,当年随晋王接触边事时便知,这些部族畏威不畏德,唯有拳头硬,才能让他们乖乖听话。

    “凡大唐附属国,需按人口、亩产设‘年贡粮额’:天竺诸国岁输稻米十万石,西域诸部岁输青稞五万石,波斯以东岁输耐旱麦三万石,由朝廷派‘粮赋监’驻其王城,直接督粮。”

    “粮赋监掌‘生杀权’:若该国丰年欠粮,可暂记其账,抵次年贸易税;若灾年仍敢藏粮,则由粮赋监联名军镇,奏请殿下派兵‘助其平乱’——实则抄没其粮仓,以儆效尤。”

    他特意在“粮赋监”旁注:“多选实务科出身、懂农技者任之,既督粮,又‘教其新种’,恩威并施,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 我的艺术太超前了 全家战死,无敌的我杀疯了! 他打铁出身,竟横压万古 从钢筋铁骨开始无敌 暗卫之保卫和平 守城百年千夫所指?灭族别找我! 路明非:这面板太假了吧! 被读心后,全京城都捡我瓜吃 迟到不算晚
相关推荐:
全家战死,无敌的我杀疯了! 被读心后,全京城都捡我瓜吃 迟到不算晚 遇见,更好的我们 杀敌涨修为?我以铁血筑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