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47章:如何让大唐百姓人人有饭吃 (2/4)

sp; 现在说出来,就看太子如何择决。

    但他也不能什么都不说,便道:“魏公所言土地问题,非一日可解。”

    “臣近年在江南考察,发现农具改良可立见成效。”

    “百炼司新造的‘水转大纺车’能省人力,若改造成‘水转龙骨车’,灌溉效率可提一倍。”

    “另外,臣从西域引入‘耐旱豆’,在贫瘠山地可种植,亩产虽不如麦稻,却能救荒年之饥。”

    耐寒豆就是后世的鹰嘴豆,褚遂良没有正面去应对魏征对于土地问题,而是转换思路绕开。

    “臣请在陇右、陕北试种耐旱豆,同时让工部批量打造新式水车,由商部牵头,让工匠下乡修造,百姓以粮抵工价,不耗国库却能增收。”

    朝堂众多臣子们纷纷赞同褚遂良的观点,实际上也是为了便宜太子的视线,保障自身利益。

    这就是臣权跟皇权的相勃之处了。

    豪强本身的依赖在于权势,能在中枢朝堂上的,别看李承乾日常面对的都是顶尖大臣,然而哪怕个户部侍郎,几乎没什么发言权,在李承乾眼中的‘小官’。

    放在地方上,那就绝对是一等一的大官。

    一个户部侍郎背后,哪怕自己是清官,下边的宗族依旧会有大量人攀附,自发行成‘豪强’势力。

    这就是权势所带来的影响,不需要自己主动去做。

    所以大部分官员,自然不想魏征清查土地的言论被太子重视,可他们又没胆子去直接说,那就只能转个弯去支持褚遂良。

    毕竟褚遂良的言论也是很有道理,挑不出毛病。

    李承乾淡淡的看了眼褚遂良,没有多说什么,现在还没到时候。

    虽然以他如今的威势,强行去做没有阻碍,可到下边,清查整个大唐的土地收效会甚微。

    这需要大量的人手,可这些人手本身也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会相互勾结。

    哪怕是新生代的官员,那些寒门士子,他们一入朝廷,后面同样有大量攀附。

    这是属于时代的难题,不是几句话下去就能解决的。

    太常卿萧瑀须发皆白,出列奏道:“诸公皆重‘术’,却轻‘礼’。”

    “臣以为,当恢复‘亲耕礼’,太子殿下春耕时率百官亲耕籍田,昭示重农之意。”

    “同时在州县设‘农桑社’,每月聚百姓讲学农桑,表彰‘耕织能手’,赠以布帛、免除徭役,激发百姓耕种积极性。”

    殿内百官纷纷提出各自的看法,一是为了在殿下面前露脸,二也是为了冲淡魏征的发言。

    有的说“修关中水利”,有的提“减免农税”,有的建议“养官牛贷给农户”,议论声中,皆是务实之策。

    李承乾静静听着,这些建议都很好。

    房玄龄的储运能减耗,长孙无忌的考核能促学,魏征的均田能保民,褚遂良的新种能救荒,萧瑀的劝农能励心……可他知道,这些都只是改善,而非解决。

    时代的局限如同一道无形的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离相思 归港惊雾 乾坤我为主 玄学嫡女被读心后,全家悔哭了 从村支书到仕途巅峰 桃源乡村小傻医 好!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 史上最强家丁 饥荒年:我无限换粮,草芥称王 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
相关推荐:
离相思 归港惊雾 玄学嫡女被读心后,全家悔哭了 好!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 史上最强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