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累土成台,太子改革变法 (4/4)
例啊。”
长孙无忌放下茶杯:“玄龄公,你觉得这是太子一人能想出来的吗?”
房玄龄抬眼看向他,眼中满是困惑:“不然呢?章程里的措辞、思路,处处透着太子的风格,凌厉、直接,不留情面。”
说到这里,房玄龄微微一顿,话锋一转:“可这细节……太细了,细到每个县该设多少书吏、每个部门的印章该由谁保管、甚至公文传递的驿站间距都有规定。”
“这不是朝夕之功,更不是一个深宫太子能凭空琢磨出来的。”
“除非……”
长孙无忌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猜测,却又摇了摇头。
“没什么。”
他不愿往“鬼神之说”上想,可这套体系的精密程度,实在超出了大唐所有人的认知。
两人再次陷入沉默,各自翻阅着手中的卷宗。阳光透过窗棂,在卷宗上投下移动的光斑,照出那些令人心惊的条文。
县设“六部”,对应朝廷六部职能,
每部设部长(从九品上)、副长(从九品下)、主事(流外勋品)、书吏(流外三品)四级。
权责细分到县户部收税需每日入账,三日报副长核对,五日报部长审阅。
州设“六部”,每部设郎中(从五品上)、员外郎(从六品上)、主事(从七品下)三级,职权涵盖下辖各县,如州吏部长官需每季度巡查一县,核查官吏考绩。
道作为朝廷派出机构,设“道台”统管,道台之下不设六部,只设“监察司”“转运司”,分别负责监督地方官与统筹赋税,直接对朝廷负责。
朝廷六部则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司局,如户部增设“户籍司”“田赋司”“仓储司”,每司对应地方六部的职能,形成“县-州-朝廷”三级垂直管理。
“累土成台。”房玄龄忽然低声道:“这是累土成台之法。”
长孙无忌抬眼:“什么意思?”
“你看。”房玄龄取过纸笔,画了一个高台的形状,底层用粗笔涂得极厚,写“县”,中层稍薄,写州,顶层最窄,写朝廷。
“过去的官制是‘叠石为峰’,朝廷是主峰,地方是附石,主峰高峻,附石稀疏,权力自上而下单向倾注,到了县里,一个县令恨不得包揽所有事。”
“可太子这套,是‘累土成台’,底层最厚最宽,县六部官员最多,往上到州六部渐窄,再到朝廷六部收于顶端,最后权力归于皇帝。
“就像用无数筐土夯筑高台,每一层都紧紧咬合,底层越扎实,顶端越稳固,而整个台子的重心,始终在最上面的皇帝脚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