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50章 缝缝补补 (1/6)

      相较于李、王、陈这等分布广泛、人数众多的姓氏,卫,算是个小姓。

    春秋战国时期,姓是姓,氏是氏。

    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男子称氏,氏在名前。

    举个例子。

    商鞅,鞅,是他的‘名’,商,是他的‘氏’,而他的姓,是‘姬’。

    商鞅在早年时,并不是这个称呼,他出身卫国公族,旁人称他为‘公孙鞅’,意为:国君的后代子孙鞅。

    这时候,公孙,是他的‘氏’。

    后来。

    公孙鞅离开了卫国,去了秦国,旁人就用两个更贴切的字称呼他,卫鞅,意为:卫国的鞅。

    再后来。

    卫鞅在秦国得到一块封地,商,他就有了另一个‘氏’,别人称他,商鞅。

    意为:商这块封地的主人鞅。

    氏加名。

    即,先秦时期男子的人名称呼习惯。

    等到秦汉大一统时期,姓、氏逐渐合流,不再有区分血缘、贵贱的作用。

    姓、氏,合二为一。

    也就成了当下所看到的——姓氏加名。

    这个合流过程中,氏、姓,两个元素合成了一个,必然得有一个取舍吧?

    大多数人,拿‘氏’作为了姓氏,没有‘氏’,或者一些特殊原因,也可能拿‘姓’、其他作姓氏。

    此类特殊原因,比如某个国的王氏子弟,因为亡了国,就可能把与国号相关的改为姓氏。

    例如。

    周王室子孙,改姬、周、王等姓氏。

    卫国公族子孙,改‘卫’为姓氏!

    加之大汉立国后,姓氏改动的原因更加驳杂,上位者赐奴仆姓,如金日磾;自行改姓氏,如前文提及的因家族世代管仓库,遂以仓、库为姓……

    等等等等,很多。

    而之所以说了这么多,是想论述一个现象,卫,虽然是小姓,但现如今,并非绝对的罕见、稀有!

    提及‘卫’姓,也不一定就是大将军卫青一系。

    诚然。

    如今在大汉提及‘卫’,旁人第一印象,必然跟卫青有关,但这是名气、地位导致。

    当今天下,姓卫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天子刘彻的老师,卫绾,不也姓卫?

    提起卫姓奸细,就一定是大将军卫氏?

    不一定。

    不过,凭此就敢断定,一定不是?

    也不一定……

    “卫,卫吗?”太子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手握app,我帮皇帝打江山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永恒之钥 出道即无敌,我在都市杀疯了 穿越七零嫁个兵哥生崽崽 都市之傲世天龙 七零娇宠:媳妇是电子大佬 拜把子小叔别对我动心 同时穿越:反派竟是我自己 从婴儿开始肝成道君
相关推荐: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永恒之钥 出道即无敌,我在都市杀疯了 穿越七零嫁个兵哥生崽崽 七零娇宠:媳妇是电子大佬